自從以“富士康事件”為導火索的罷工浪潮在中國掀起后,人們開始憂慮外資是否會撤離中國,轉向成本更低的東南亞。但事實證明,由于基礎設施、產業鏈等巨大的差異,再加上市場優勢,中國仍然是外資的首選。不僅如此,近期東南亞也在復制中國的勞資糾紛,一些與中國競爭、供應低成本商品的工廠,正面臨雇員停工。這些雇員要求得到更好的薪酬和福利。在柬埔寨,工人們正準備針對最低工資問題上的糾紛,在本月舉行為期三天的罷工。而在越南,一家臺資鞋廠的數千名工人最近舉行了罷工,要求加薪。盡管這些國家的政府競相吸引海外制造商,但工會組織卻熱衷于保護自己的成員,因此該地區的勞工行動和最低工資均呈上升趨勢。柬埔寨的最低工資可排在全球最低的國家之列,該國一般的制衣工人每月可掙50美元,外加6美元的生活補貼。柬埔寨政府已提議加薪5美元,但代表8萬余名勞工的自由工會(FREE TRADE UNION)仍有意舉行罷工——除非最低工資增至70美元。越南政府今年已將外資企業工人的最低工資上調至100萬越南盾(合52.50美元)。在老撾,最低工資已在去年從29萬基普(合35美元)上調至34.8萬基普(合42美元)。國際勞工組織(ILO)的約翰·里喬特(JOHN RITCHOTTE)表示,柬埔寨有相對較多的活躍工會,多數制衣廠的工人都得到了工會的代表。但他指出,東南亞地區的勞資糾紛并不少見。由此可見,盡管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在上升,但問題的背后是通脹因素,而這一點在其他國家同樣會成為加薪潮的推動力,中國制造業仍將具有足夠的綜合競爭力。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