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連續多次調高出口退稅率的刺激下,我國外貿出口初見成效。但不少外貿企業更多地是把退稅作為壓價讓利的促銷工具,甚至產生了依賴出口退稅率調整的惰性。在日前結束的105屆廣交會上,來自河南的一家卷尺出口企業負責人趙山林表示,“雖然近期塑料等原材料價格漲了不少,但是為了留住老客戶,我們沒有調整價格,甚至還下調了部分產品價格。如果按照原有的價格核算我們肯定會虧本,但由于4月1日出口退稅率上調了,我們就有了調價空間。”據悉,從2009年4月1日起,國家提高了3000多種產品的出口退稅率。比如說金屬家具的出口退稅率提高到13%,一部分塑料或者是玻璃制品提高到了11%,小五金、鎖具和搪瓷制品的出口退稅率提高到了9%,部分紡織品、服裝的出口退稅率更提高至16%,接近于出口零稅率。對于遭遇出口寒流的外貿企業來說,出口退稅的上調當然是一個極大的利好,給企業創造更大的贏利空間。但事實上,更多的外貿企業卻像這家卷尺企業一樣把退稅的優惠基本上都給了客商,以求能保住訂單。“現在不少客戶在進行價格談判的時候,無論我們報什么價格,他們第一句就說我們上調了出口退稅,要我們把價格降低一點。”佛山市通和電子銷售部孫日新表示,“其實我們也不想如此,但是產品沒有什么優勢,我們不讓點數給他們,其他廠家也會讓,為了保住訂單,也只能這樣了。”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