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財務省日前公布的貿易統計初值顯示,7月份貿易收支逆差為5174億日元,是自有可比數據的1979年以來7月份出現過的最大赤字。分析人士指出,受歐債危機的連鎖反應及日元持續堅挺影響,短期出現貿易逆差也屬正常。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日本長期存在的產品創新能力不足、產業結構調整緩慢等問題的解決需要一個過程,再加上全球大環境不樂觀,預計短期之內形勢不會出現大的好轉,未來經濟復蘇還面臨諸多挑戰。特別值得關注的是,7月日本對中國的出口也大幅減少了11.9%。其中,包括汽車發動機在內的重型機械發動機等出口減少45.8%,半導體零部件出口減少17.2%,汽車零部件出口減少14.9%。
有業內人士表示,日本對華出口的銳減一方面源于日本大地震后很多日本企業遷往中國;另一方面,經濟危機中一批外企倒閉后,中國很多企業轉型升級,可以生產滿足國內需求的產品,這導致中國對日本的需求進一步減弱。
除歐債危機外,我們更應看到日本的主要產業正全面喪失競爭力,電子產業在與蘋果和三星的競爭中敗北,白電也輸給了中國,傳統的幾根支柱,只剩下汽車制造業仍有競爭力,即使如此,日本的汽車制造業也在將工廠外遷,更多在市場當地生產,并不構成出口。
從種種因素觀察,日本的出口很可能將遭遇中長期危機,更值得顧慮的是,一旦貿易逆差不斷出現,市場對日元的預期便將搖搖欲墜,以至于市場反轉。當市場中出現日本國債拋售潮,日本國債收益率陡升,到那時,日債危機就將箭在弦上。須知,日本國債余額占GDP的比重早已超過200%,大幅高于目前處于水深火熱的歐洲,只是因為這多以內債形式呈現,市場因日本貿易順差對日元資產又非常認可,才維持平衡?墒,貿易順差的基礎可能已經遭到破壞,這也將讓全球金融市場陷入到新的動蕩之中。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