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將近兩千年后,類似情節再度重現,但地點卻由戰場變為股市。
2010年,頻繁出手海外并購的中國最大鎳鈷鉑族金屬生產企業——金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金川集團)迫于現金流壓力,赴港融資欲望強烈。但金川集團怎么也想不到,一則看上去很美的“快速融資方案”最終讓其吞下啞巴虧。
“那時候,中銀國際的人告訴我們,借殼上市融資只要9個月,而走IPO上市則要排隊等上兩年多。”一位接近金川集團資本運營部人士向本報記者回憶,“以集團當時的現金流,無法忍受IPO排隊時間煎熬,相比之下,借殼上市方案無疑是一條快速融資妙計。”
然而兩年后的今天,金川國際(02362.HK,金川集團香港借殼上市的平臺公司)至今未實現礦業資產注入和相關配套融資。
“2010年8月,集團在香港資本市場借殼后,先是金川國際股權出了問題,此后最值錢的澳門房地產項目被莫明低價賤賣,接著股價遭到爆炒導致再融資計劃遇阻,隨著出的事越來越多,集團根本不敢對金川國際進行下一步資本運作,只能以空殼方式放著。”前述知情人士說。
據該人士透露,金川集團豪擲6000萬美元換來的72.1%控股權在多數集團領導層不知情的情況下,悄然被稀釋至61%。此外,殼公司中最有價值的澳門房地產項目,更蹊蹺地以低于評估價1000萬港元的價格回歸金川國際借殼的澳門投資。
本報記者調查發現,撲朔迷離的借殼怪象背后,欠缺股市融資經驗的金川集團,或一步步鉆入香港金融機構預設的連環套。(來源:21世紀報道)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