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2014年末A股的急速大漲,是一部“喜劇+驚悚”大片。對于廣大追逐A股的股民來說,自己的“中國夢”就是實現財富增值的“牛市夢”。對于中國經濟來說,牛市無疑是經濟發(fā)展的合理結果和加速器。但是,暴發(fā)戶式的短炒爆炒會透支上漲動能,破壞長期牛市的基石。本輪牛市的特征不是“投機市”,而是“信心市”,中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釋放的巨大紅利足以支持一輪長期的、穩(wěn)步上漲的牛市。是時候摒棄“賺一把就跑”的熊市思維了!
A股市場一場歷史性轉折早已悄悄開始了。與其說是降息和寬松預期點燃了資金推動式行情,不如說是改革釋放的新一輪增長動能喚醒了沉睡的A股。
中國需要一輪波瀾壯闊的牛市。曾經肩負上世紀90年代國企改革、本世紀初銀行股改重大使命的A股市場,現在義無反顧地扛起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大旗。要發(fā)揮好這一作用,A股市場首先要強大。
一個長期萎靡的股市不可能與一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相匹配。深化改革,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股市是發(fā)掘投融資潛力的沃土。2007年到2013年,中國GDP增長1倍多,A股市值卻跌了30%。同一時期,銀行貸款/GDP從98%飆升至126%。間接融資比重過高、風險過于集中,影響了資金效率和成本,成為金融系統(tǒng)的沉疴,未來必須更多依靠直接融資。牛市的財富效應、口碑效應將激勵A股進入投資、融資的良性循環(huán),真正服務實體經濟。
牛市也是解決資金“瓶頸”的良藥。A股市場能夠吸收資金,也能創(chuàng)造資金。貨幣超發(fā)投放流動性未來不可持續(xù),牛市卻能通過市值的上漲加速資本貨幣流動,創(chuàng)造出新的流動性。在外匯占款投放基礎貨幣模式停擺之后,牛市有望成為新的活水之源,企業(yè)可用資金增加。
牛市是普通民眾多年求之不得的“聚寶盆”。廣大股民、間接投資股市的民眾迫切希望通過牛市增加財產性收入,上一輪被套的股民求牛市“解套”,新生代股民則期盼通過牛市跑贏通脹和樓市泡沫。牛市,應該成為多年來內需消費“屢激不活”的解決方案。(下轉A02版)
深化改革、走過深水區(qū)、平衡利益博弈,更要用好A股牛市這把“利劍”。面對土地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淘汰落后產能、規(guī)范地方舉債等眾多迫在眉睫的改革,A股市場就是斬斷一團團亂麻的利劍。無論是哪一領域的難題,都能在A股市場上找到快捷、公平的答案。股市有著最精巧的資源配置能力,提高證券化率,市場形成價格,自由流動流轉,加速并購重組,來一場牛市或許就能把幾十年攻不下的硬骨頭消化掉。
中國需要牛市,更重要的是,中國能夠撐起中長期牛市。
三十多年改革開放積累的經濟發(fā)展成果尚未在A股市場得到對等的體現。當阿里巴巴[微博]創(chuàng)造全球單日銷售記錄之時,A股市場尚不能把這個成果提供給中國投資者分享。還有很多優(yōu)秀的企業(yè)、優(yōu)質的資產沒有通過A股市場發(fā)現價格、實現增值。在中國資本市場日趨完善的過程中,發(fā)展的紅利將逐步兌現,財富故事將一直講下去。
資金推動還有很大的演繹空間。中國擁有全球最高的儲蓄率、最龐大的外匯儲備。中國還有3萬億元基本養(yǎng)老金、1萬億元住房公積金結余資金,基本都沒有投資股市。有近3萬億元保險資金可以投資股市(目前僅投1萬億元),未來理財產品和儲蓄資金的轉移、公募和私募基金大發(fā)展等都是潛在的牛市“生力軍”。然而這道資金閘門不會像泄洪一樣打開,從發(fā)展眼光看,資金進場的節(jié)奏必將與市場的發(fā)展步伐相適應。
中國加快對外開放也將打開A股向上的大門。隨著QFII進一步放開、滬港通等的開通,外部資金也將加快涌向A股市場。人民幣(6.1514, 0.0012, 0.02%)國際化在未來數年會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在具備國際交易、結算、儲備貨幣功能后,一國貨幣重估必然帶來本幣計價資產的升值。1948年美國開始實施馬歇爾計劃,美元逐步成為國際化貨幣,從上世紀30年代開始,美國股市經歷了75年大牛市!中國股市也完全有基礎和條件在未來數十年中細水長流地品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果實。
長期牛市最大的底氣就是改革的決心。黨的十八大以來,行政體制改革一馬當先,已經取消了600多項審批。未來利率匯率市場化主導的金融改革、水電煤等要素資源價格改革、財稅改革、土地改革、國資改革、戶籍制度改革等等,還將不斷釋放經濟新動能,長期支撐牛市。
要清醒地看到,改革紅利不是一天兌現的,牛市也不是唾手可得的。牛市需要轉型升級的歷史性機遇,需要改革開放的不斷努力,需要市場制度體系的逐步營造,更需要理性的參與和冷靜的判斷。不研究基本面、不關心經濟周期,只會盲目跟風的投資者,將永遠陷在貪婪與恐懼的投資怪圈里無法自拔。盲目放大杠桿、無視風險管控,最終也將走到投資的斷崖。
風物長宜放眼量。讓牛市來得更穩(wěn)健、更持久一些吧!(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 [責任編輯:Mike.zhang]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