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他們,一個是因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而出名的“吳市場”,一個是因倡導股份制改革而受尊敬的“厲股份”,而正是他們,創建了中國的兩大理論體系。
吳敬璉和厲以寧,這兩位對中國經濟改革產生了重要影響的經濟學界泰斗級人物,自2008年在北京大學百年紀念講堂進行首次公開對話以來,6年后的2014年11月29日,一同現身在搜狐財經變革力峰會,再次上演了“吳厲同臺”的傳奇。
今天,是北京這個冬天比較寒冷的一天,但是吳敬璉教授一個溫馨的舉動,卻讓這個冬天多了幾分溫暖與感動。在峰會現場,當主持人馬洪濤溫馨提示厲以寧教授上周剛過完84歲生日時,全場掌聲祝福。但全場唯一一個起立鼓掌的,是坐在臺下,大他10個月,即將85歲的吳敬璉。
伴隨著聽眾火熱的期盼,厲以寧和吳敬璉先后登臺演講,那這么多年再聚首,他們究竟說了些什么呢?
談經濟增長,他們高度一致
在“尋路中國——告別狂飆突進的年代”峰會大主題下,厲以寧首先對經濟增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中國應該告別超高速增長的時代,過去這幾年中國實際上是沒有按照經濟規律來增長的,很少國家能夠做到多年維持在10%以上的增長,甚至8%、9%也很難長期地維持下去,這不符合經濟規律。
吳敬璉對此也很認同,他在演講中表示,用高投資支撐的超高速度的增長已經不能維持了。中國應進入一個GDP增速的換擋期。他進一步解釋,所謂狂飆突進,即開在四檔上,一踩油門就往前沖了,但是當前因后繼無力已經不行了,現在應換到低檔去,因為需要爬坡。這是不爭的事實,或者用另外一句話,叫做我們進入新常態。
談新常態,他們一樣潮
作為耄耋之年的兩位老人,對于新詞匯新概念,他們一點都不遜色。2014年,新常態成為熱詞,“新”意味著告別和改變,意味著另一種速度。對此厲以寧解釋,新常態就是符合經濟規律的增長,反之不符合經濟規律的增長就是非常態。他強調,不符合經濟規律增長會帶來諸多弊病:第一,資源過度消耗;第二,生態破壞;第三,產能過剩;第四,低效率;但更嚴重的是第五,即錯過了最佳的結構調整時期和技術創新時期。所以一定要符合經濟規律。
厲以寧認為,目前不要擔心經濟下行,不要認為這是了不起的事情,這是從超高速轉到中高速增長的過程,7%的增長有什么關系呢?在全世界仍然是領先的,就是過幾年6%點幾全世界也是走在前列的,關鍵是結構調整好了比什么都重要,高新技術的發展比什么都重要,人才的培養比什么都重要。要保持一個常態的經濟增長,在中國目前的情況下,7%、6%點幾都是常態。
吳敬璉更是在厲以寧的基礎上用數字對當前中國經濟的新常態做了形象解釋。他說道,2009年的強刺激,4萬億投資,10萬億的配套貸款,使得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從一個中速拉高到10%、11%的高速,只維持了三個季度。從2009年的第三季度,第二季度是達到了高峰,第三季度就開始下降,連續14個季度下降到今年的第三季度的7.3%。往前看,今年的第四季度和明年,看來還會進一步的小步下降。這說明,中國經濟下降的趨勢是十分明顯的,而且這些下降的趨勢是由客觀的一些因素決定的,不以人們的愿望為轉移,所以應該冷靜的去看待,而不要增速一下降,就急急忙忙的采用強刺激的政策去把GDP的增速拉伸到期望數值。應盡一切努力來確立一個所希望見到的新常態,而這種新常態,是要速度是中速的,但效率應該是比過去高的。
“經濟永遠停留在一個蕭條的、困難的、低速前進的狀態,這不是我們所要求的、所希望見到的一個新常態。因為如果低速度同時伴隨著低效率的話,我們許多經濟和社會問題會變得越來越嚴重,我們希望確立的一個新常態,就是要速度是中速的,但是效率應該是比過去高的,所以我們需要盡一切努力來確立一個我們所希望見到的新常態,這就是一種效率比較高的中速增長。”吳敬璉說。
談GDP數據瞞報,他們有不同意見
13年前,吳厲因為股市言論分歧較大,13年后對于經濟數據是否瞞報,他們又有著不同的看法,厲以寧認為現在中國統計局所公布的GDP增長指標、增長率中,實際上有很多重要的內容沒計算進去:
第一,在西方發達國家農村建房是計入GDP的,而中國從來就不計,農民自己蓋房,親戚朋友互助蓋房,村里幫助窮人蓋房,這些都不計入GDP的。包括城鎮化建設過程中、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大量蓋起來的房子,都沒計入;
第二,家庭保姆的工資。農村婦女出來做保姆,城里收入較少的家庭出來做保姆,都不計入,而這個量是越來越多的;
第三,農民的產值只計算主業,不計算副業;
第四,個體工商戶的營業額是用包稅制來推測的。中國有好幾千萬個體工商戶,他們交稅就是300塊錢包一年,實際上是低的,而且現在對于300塊錢以下都不計稅,所以這實際上說明了中國在民間蘊藏的力量沒有在GDP上反映出來;
第五,在中國的GDP構成中,國有企業大概在GDP占30%多,外商企業占10%幾,55%是民營企業提供的產值,而民營企業能少報就少報,你不查我不報,你不問我不講,干嗎多報,報了以后就要多交稅。所以實際上是少報的多。
綜上,厲以寧表示,如果把這些都計算在一起,GDP實際上比統計局報的要多。
對此吳敬璉表示,有不同的看法,他說:“有人認為中國經濟存在許多瞞報的因素,所以第三季度不止是7.3,可是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有些調查說我們的私營企業有瞞報產值的傾向,但是也有許多調查報告發現,我們有一些高級的政府有一種壓下級政府虛報的事實,所以到底是多少呢?恐怕還會存在爭議。”
再談股市賭場論 吳敬璉告誡不要輕信牛市
吳敬璉曾在2001年稱中國股市很像一個賭場。13年后,吳敬璉“糾正”了這一說法。他表示,中國股市不僅很像一個賭場,而且還是一個沒有規矩的賭場——一個有人可以看別人底牌的賭場。同時,吳敬璉還就近期火熱的股市行情提出了警告。他稱,現在所謂的牛市的“制度基礎是不是穩當的、是不是牢固的,我認為我們股市的缺陷還沒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吳敬璉擔心,受某些輿論的渲染,以及在所謂“牛市”的感染下,可能會形成一種羊群效應,吸引更多的散戶參與進去,但最終“不能避免過去我們中國股市存在的大起大落的狀態”,并造成更多的悲劇。
談經濟刺激 大規模投資不可取
吳敬璉認為,放松銀根,用大規模投資去刺激經濟的老辦法不可取,而且多年的歷史已經證明它有很大壞處,因為現在經濟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缺乏效率,是結構存在著失衡,效率低下,用這種投資去拉動經濟增長,它造成的結果一個是產能過剩、需求不足。更加深遠的則是超量投資、資源耗費,造成了整個國民經濟的欠賬太多,寅吃卯糧,以至于負債的快速增加造成了實際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可能性加大。比如近年來跑路企業的增加,表明杠桿率的進一步提高對于我們整體經濟來說是很危險的事情。
再次,用投資去拉動增長,它的時效變得越來越短。以今年為例,第二季度的擴大投資只使我們的GDP增長率提高了0.1個百分點,到第三季度又下來了,10月份又有大量的新開工項目,大量的投資,但是現在對于增長并沒有看到效果。所以,作為宏觀經濟政策、貨幣政策一種短期的調整是必要的,但是從總的方向來看,不應該采取強刺激政策應該是可以肯定的。
談就業 新常態下投資未必能帶來就業
解決當前中國經濟中的就業是一個大問題。厲以寧認為中國的就業問題,一定要破除從前的概念,從前的概念是高投資帶來高就業,這是錯的。現在高新技術產業時代,高新技術產業時代高投資未必高就業。“我在幾個地方看的工廠,自動化的,說你需要多少人,原來都裁掉,留一部分年輕的重新經過培訓我才要,機器人他都不會用你要他干嗎。所以說高投資未必高就業。”厲以寧說。
那就業問題該怎么辦?厲以寧建議,中國現在做的是從政策上考慮鼓勵民營企業發展,鼓勵小微企業發展,幫他們解決各方面的困難,讓他們能夠創業,擴大就業。現在小微企業創業本身就解決了就業問題,這個在中國已經有了很好的結果。(來源:搜狐財經 )
- [責任編輯:Mike.zhang]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