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文是胡釋之2010年11月發表的《無需保衛稀土,多賣才是愛國》。在文中他的諸多觀點引起很大的爭議,尤其是在文末言簡意賅提出,無需保衛稀土,多賣才是愛國。兩年過去,各國稀土開采冶煉多個項目陸續上馬運行,當年,《無需保衛稀土,多賣才是愛國》文中的觀點逐步得到驗證。我們重新編發以饗讀者。
無需保衛稀土,多賣才是愛國
稀土問題最近很熱。中國政府不想國內企業賣稀土給外人,外國政府很惱火,不斷施壓,網民則希望政府頂住,不要服軟,要打贏這場稀土保衛戰,還說"賣稀土就是賣國"。
網民首先受不了的是美國人的"虛偽"。"你美國自己國內有大量的稀土資源,怎么雪藏起來不開采?非要買中國的?"
這其實得高興才對,不是美國人不想開采,美國曾在戰后掌控了稀土供應鏈的所有環節。只是后來因為在國際市場上競爭不過中國企業,這些礦場不得不關了,是倒閉了。
只要市場競爭格局改變,比如這次中國收緊稀土出口,美國這些稀土礦場的開采又變得有利可圖起來,很多已籌備復產。他們更多考慮的是盈利與否的商業前景,而不是其他。再說了,你自己家也有廚房,你卻自己不做飯,而愿意去飯館買別人做的飯吃,是同樣的道理。還有朋友介紹說,新加坡有很多椰子樹,但不摘椰子,而是大量進口,因為自己摘成本太高了,不如進口劃算。
當然這里需要指責歐美,并懷疑其動機的是,他們居然不像對待中國制造那樣,征收高額反傾銷稅,以保護本國稀土企業不受中國企業沖擊。
雖然沒有遭遇貿易保護,但中國稀土企業能夠取得今天這樣的成績也是非常不易,是多年努力的結果,得好好珍惜。
如果是作為外交手段而限制資源出口,那將是一種冒險行為。想想俄羅斯把天然氣用作外交工具的前車之鑒。烏克蘭遭遇的天氣然中斷,讓歐盟各國部長注意到了他們冬季采暖對莫斯科的依賴。于是歐盟集中精力分散供應。液化天然氣占消費量的比重,從2004年不到8%上升到了去年的14%,而俄羅斯的市場份額則從28%下降到不足1/4。
石油輸出國組織(即歐佩克)以石油為武器,同樣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歐佩克提高油價和地緣政治熱度,結果鼓勵了新供應渠道的開辟。自1973年首次禁運以來,這家卡特爾組織的市場份額就從來沒有回到那一年達到的51.2%。
中國當下也面臨著類似風險。聽說中國減少稀土對日出口,印度笑了。印度總理辛格近期訪日說,作為世界第5大稀土生產國,印度一直希望與日本合作,"中國減少對日稀土出口對我們是一個很大的激勵",印度將利用"大好機會",促進與日本在稀土貿易及其它方面的合作。
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近日也在日本呼吁美國及其盟友減少對中國稀土生產的依賴,她表示,當前對稀土的關注"為我們敲響了警鐘"。
主張限制出口的另一個主要理由是說稀土被賤賣了,"黃金賣成了白菜價"。殊不知:1、隨著需求的上升,稀土市場當下正處于回暖期,稀土價格也是在歷史最高位。2、待到各國發力開發的新的稀土供應渠道上來后,中國企業怕是得比現在還"賤賣"太多才搶得回市場。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