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進入奧運年,中國崛起也仿佛進入了一個快車道,其印跡格外清晰起來。然而,許多的警示和沖擊也接踵而來。從各種信號來看,中國企業需要有過緊日子的心理準備了。 飛來橫禍爆發頻仍 2008年春節前后,突如其來的一場暴風雪造成直接損失1000億人民幣以上,帶來物價進一步上升,同時暴露出中國在應急機制、地方及政府間協調、官員素質方面的許多問題。顯然,如果不能解放思想,在政治體制和政府方面加大改革力度,中國的高速增長可能會因無法預見的困難而受阻。 再就是西藏的騷亂以及西方一些人士對北京奧運的抵制。這更加明顯地讓人看到: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歡看到中國崛起,中國崛起的道路也不會一帆風順。 美國徹底指望不上 如果說這些還只是對這個國家經濟產生間接影響的非經濟因素,那么從去年至今年所發生的一系列經濟現象和數據的變化,則直接昭示出宏觀經濟可能在2008年出現險情。 第一是美國經濟衰退。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作出“防熱防脹”的決定,并首次提出“從緊的貨幣政策”時,可能是基于對美國經濟的樂觀預測,也就是大家對美國政府應對次貸危機的能力信心尚存,普遍估計美國經濟2008年仍能增長2%~2.5%。但事實卻是,美國經濟已經無可挽回地走向了衰退,估計一、二季度是負增長,全年增長不會超過1%。美國及國際經濟的下滑會影響中國的出口。2008年1-2月份相比去年12月份,出口增速已急劇回落5個百分點,影響工業增長速度下滑2個百分點,可以說是寒意襲人。以人民幣計算,預計2008年全年出口會從上年兩位數增長直落至一位數,影響中國經濟向下波動1個多百分點。 國民信心正受沖擊 除外部經濟外,國內經濟也有許多值得憂慮的影響。 一是股市暴跌。這表明居民的“財產性收入”下降,消費信心肯定會受到不利影響。 二是房市進入調整。由于房市對中國經濟增長拉動的作用巨大,其調整會對中國經濟產生重大負面影響。 三是勞動密集型的中國制造由于物價上升,以及過去幾年國家出臺的各種政策,提前進入優勢喪失期。大量工廠遷出珠三角以及韓資企業集體逃離山東半島,說明低端勞動密集型產業在中國將風光不再。 四是投資和消費信心可能發生逆轉。筆者近期調查,發現在經濟不確定性的環境下,投資和消費信心在當前正受到嚴峻考驗,而這將成為中國經濟最大的危險因素。因為,從基本面上來講,中國經濟仍有極大的機會保持高速增長。然而在信心變動、市場走向悲觀的情況下,市場卻會圍繞基本面出現大的向下波動,改變增長勢頭。而目前的情況恰恰是,出于對國際經濟以及國內經濟下滑的擔心,出于對進一步的緊縮政策可能造成的“最后一根稻草壓垮駱駝”的擔憂,以及股市和房市變化造成的不利影響,投資和消費信心正處于微妙變化之中。 五是政府出于對物價上升的擔心,可能繼續打壓經濟,或者延緩出臺支持經濟(如印花稅調整政策)的出臺,從而加劇經濟下滑的風險。 經濟十字路口已現 國家 面對日益籠罩的烏云,2008年的中國企業,是必須做好過緊日子準備的時候了! (本文作者系北京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