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12月2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工信部發布了《關于電解鋁企業用電實行階梯電價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決定自明年1月1日起,電解鋁行業執行分檔式的階梯電價政策。這是繼3季度國家出臺化解電解鋁產能過剩的通知后,再度對該行業節能降耗治理發力。
對此,業內普遍認為,該政策將促使部分能耗高,成本控制差的企業退出市場,推動企業加快技術進步,加快行業結構調整。
行業洗牌將加速
2002年以來,我國電解鋁市場產能持續快速增長,并進入過剩階段。據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的統計,近兩年國內電解鋁企業產能利用率僅有75%左右。
《有色金屬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到“十二五”末,我國電解鋁產量應為2400萬噸。“如今我們已經提前5年達到這個目標,有近30%的產能是過剩的。”中國鋁業公司改革發展中心副主任趙秀富此前對媒體表示,目前仍然不斷有新的電解鋁項目在建設,產能過剩有擴大的趨勢。
在國際鋁價一路下滑、電價不斷上漲的背景下,產能過剩帶來的最直接后果便是惡性競爭加劇,行業全面虧損。中國有色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今年1~9月份,電解鋁和氧化鋁行業利潤為負48.47億元,陷入全面虧損。
電費是電解鋁企業的主要成本,此次階梯電價對持續虧損的企業無疑是雪上加霜。中國有色金屬行業協會鋁部副主任郎大展曾公開表示,對于電解鋁企業來說,主要是拼成本,關鍵就是電價,2012年電費占鋁企成本的45%。
而對鋁企影響更大的還包括地方政府保護性措施的逐步退出。《通知》強調,各地不得自行降低對電解鋁企業的用電價格,已實行電價優惠的應立即糾正。同時,要嚴格執行對電解鋁企業自備電廠自發自用電量收取政府性基金、附加和系統備用費的有關規定,不得自行減免。
記者了解到,在鋁業不景氣的情況下,西南地區的部分省份習慣采用電價補貼、稅收返還等政策幫助當地鋁企降低成本,補貼額度高達0.1~0.2元/千瓦時,主動減少收取政府性基金等費用的現象普遍存在。有業內人士感言,階梯電價政策抓住了電解鋁的命脈。
“結構性調整勢在必行。”上海有色網電解鋁分析師張晨光預計,取消能耗補貼后,明年的市場行情將低于今年,將關停至少100萬噸的產能。
中國有色工業協會副會長文獻軍也表示,新政策出臺后,過往高能耗,用電成本高企的一部分企業會被硬性淘汰,短期內會促使行業洗牌,一部分企業會被淘汰出局,但長期來看會促進電解鋁行業結構調整。
政策突出節能降耗
我國有色金屬工業的能源消耗主要集中在礦山、冶煉和加工三大領域,其中以鋁行業能耗為最。近幾年,由于行業快速擴張,電解鋁毫無疑問地成為第一“吃電”大戶。而在當前節能減排嚴峻的形勢下,嚴控高耗能行業過快增長也在情理之中。
事實上,電解鋁階梯電價政策醞釀許久。幾個月之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工信部在相關座談會上已有所透露,希望以此使高耗能、高排放的鋁冶煉行業實現節能減排。
今年7月,工信部發布公告稱,為化解電解鋁產能過剩矛盾,新增項目必須要有氧化鋁原料供應保證,并落實電力供應、交通運輸等內外部條件。鼓勵電解鋁企業通過重組實現水電鋁、煤電鋁或鋁電一體化。
“與公告相比,此次的電價政策更進一步,好處更多。”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告訴記者,公告有關水電鋁、煤電鋁或鋁電一體化主要為化解產能過剩,達不到節能降耗的目的。而階梯電價將在這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通知》還要求各地規范電解鋁企業與發電企業電力直接交易行為。鋁液電解交流電耗高于每噸13700千瓦時或未完成節能考核目標的,不得與電力企業進行電力直接交易;不高于每噸13350千瓦時的,省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支持其參與電力直接交易。
林伯強認為,這也對當前的大用戶直購電起到積極影響,改變過去一刀切的做法,可以說進一步理順了大用戶直購電的機制。(來源: 中電新聞網)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