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百通高純材料開發有限公司實施煙氣余熱發電技術,填補我國鉻鐵冶煉煙氣余熱發電技術的空白之后,我省又一技術創新取得重大成果。12月19日,省經委組織召開新技術鑒定會。由專家、有關部門負責同志組成的鑒定組認為,青海際華江源實業有限公司“全密閉礦熱爐鉻鐵冶煉高溫煙氣干法凈化回收煤氣并用于發電技術”屬于國內首臺套,這一新技術處于國際先進水平,填補了國內空白,建議在行業內推廣應用。
據了解,全密閉礦熱爐鉻鐵冶煉高溫煙氣干法凈化回收及綜合利用新技術,是依托際華江源公司在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甘河工業園投資建設的冶金化工一體化循環經濟產業園項目,聯合國內科研院校,自主創新開發的新技術。這一技術采用全封閉大型冶煉礦熱爐進行鉻鐵冶煉,利用鐵鋁金屬間化合物非對稱膜濾芯對高溫冶煉煙氣除塵凈化,回收后發電和鉻粉礦燒結預處理。這一技術使鉻鐵合金冶煉電耗控制了2800千瓦時左右,粉塵回收利用率、水資源重復利用率、煙氣收回率均達到了國家鐵合金行業清潔生產一級標準,使得年產10萬噸鉻鐵綜合能耗降低43148噸標煤,新增利稅2540萬元。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技術還在全球范圍內首次實現了鉻鐵冶煉尾氣的發電和化工行業聯合。
鑒定組認為,鐵鋁金屬間化合物膜過濾技術用于高碳鉻鐵高溫煙氣的凈化回收煤氣,屬全國首例。回收的煤氣用于發電,還可供化工企業用于燃料和原料用氣,為高碳鉻鐵生產回收煤氣拓展應用范圍提供了基礎。
這一技術實現了尾氣的回收及綜合利用,為清潔生產和發展循環經濟創造了條件。
我國是世界第一鐵合金生產大國,由于我國鐵合金行業九成左右產品采用礦熱爐電熱法生產,能源消耗比較高,是國家節能減排的重點行業。2012年,我省鐵合金總產量171.836萬噸,出口鐵合金14.1萬噸,出口量占全國出口總量的22%,位列全國第一。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主導下,省經委通過加強頂層設計,指導鐵合金企業降能耗、提效率,全國范圍內率先實施了鐵合金余熱發電,淘汰關閉小爐型、落后生產工藝,使得我省鐵合金企業得到了長足發展,走在了國內鐵合金行業的前列。此次,省經委努力拓展創新驅動的思路,發揮企業作為創新主體的作用,鼓勵支持企業開展技術創新,通過歷時5年反復試驗,最終取得了成功。在國家愈發重視大氣污染,PM2.5指數備受關注的今天,這一技術的成功,對于青海乃至全國開展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均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