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3月21日,走進內蒙古景蕾實業有限公司車間,仿佛進入了一座現代化的“智”造殿堂,一股濃厚的科技氛圍撲面而來,中控室內,工作人員正通過遠程監控系統,精準地調控著直流爐的每一個環節。
過去,鐵合金行業均為交流冶煉,與直流爐冶煉工藝相比,存在能耗高、負荷調節能力差等問題。為此,烏蘭察布市組織本地企業聯合國內科研院所、高校、設計單位和設備制造廠商,積極推進直流冶煉技術的研發。經過近2年的研究和試驗,內蒙古景蕾實業有限公司率先在自治區轉化應用“直流礦熱爐冶煉技術”,成功建成國內首臺大容量、全密閉的埋弧式直流冶煉錳硅合金礦熱爐。
與傳統交流爐相比,景蕾實業有限公司的直流爐在生產過程中具有顯著優勢。從實際運行情況看,大容量、全密閉、埋弧式直流冶煉爐相較于傳統交流爐冶煉鐵合金,可使單位電耗下降10%—15%左右,焦炭消耗減少10%左右,生產成本每噸可降低200—300元。
不僅是景蕾實業有限公司,豐鎮華興公司的高碳鉻鐵全密閉直流爐項目、興和三美公司高硅硅錳直流爐項目也順利投產,直流爐冶煉技術在烏蘭察布實現了全面突破并在國際鐵合金行業再次引領。
這一創新成果,正是烏蘭察布市鐵合金產業轉型升級的真實寫照,是向“新”發力、朝“質”攀登的生動實踐。
鐵合金產業作為烏蘭察布的傳統產業,曾是地區經濟的重要支撐,但也面臨著高耗能、高污染的嚴峻挑戰。在“雙碳”目標下,烏蘭察布市果斷出擊,對鐵合金產業進行了以科技創新為主的全面轉型升級。通過實施“三個一批”和“五化改造”行動,鐵合金產業實現了從高耗能、高污染到綠色、智能、高效的華麗轉身,打造出傳統產業高質量發展新樣板,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數據顯示,2024年,烏蘭察布市鐵合金產業完成產量1132萬噸(產能利用率102%),同比增長18.8%,占全區鐵合金總產量的72%,占全國鐵合金總產量的31%。全年總產值實現800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45.7%。完成稅收7.68億元,占工業總稅收的14.4%。
在轉型升級過程中,烏蘭察布的鐵合金企業紛紛采用高新技術手段,拓寬信息化應用場景建設。5G+、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得鐵合金生產更加智能化、高效化。這種智能化的生產方式不僅提高了安全性,還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
隨著新質生產力的不斷發展,鐵合金產業具備了更強的創新能力,企業紛紛加快科技創新、加大技改投入力度,在礦熱爐密閉、余氣利用、節能節水等方面走在全國前列,能效居全國領先水平,產值近千億元。
烏蘭察布市鐵合金產業的轉型升級,不僅限于產業內部的革新,更體現在與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深度融合上。在新能源方面,烏蘭察布市搶抓能源產業轉型發展機遇,推動新能源產業延鏈補鏈、做大做強。隨著新能源裝機規模的持續擴大,綠電消納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展,鐵合金產業得以利用豐富的綠電資源,加快建設綠色鐵合金項目,進一步推動了產業的綠色化、智能化轉型。
隨著產業的快速發展,烏蘭察布市的多家鐵合金企業內部都設有科研機構和實訓基地,吸引了大量的科技人才和技能人才。同時,產業的轉型升級也帶動了上下游產業鏈的發展,為當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崗位。
鐵合金企業的發展讓在烏蘭察布市旭峰新創實業有限公司上班的王建剛感觸頗深:“我以前在包頭打工,2015年來到這里,通過多年的努力,我進入了企業管理層,收入也很可觀,沒想到在自己家門口找到這樣一份好工作。”
據悉,鐵合金產業帶動了18000人直接就業。這些就業機會不僅為當地居民提供了穩定的收入來源,還促進了當地經濟的多元化發展。
下一步,烏蘭察布市將逐步推動現有鐵合金交流冶煉礦熱爐向“直流礦熱爐冶煉技術”方向技改升級,高比例綠電替代、余氣廢渣高效循環利用、產品結構工藝技術優化提升將成為重要發展方向。
來源:內蒙古日報
由中國鐵合金網主辦的第21屆中國鐵合金國際會議定于2025年5月28日-30日在北京市召開,我們誠邀您相聚北京,共同展望2025年鐵合金發展趨勢!
歡迎掃碼報名
- [責任編輯:tianyawei]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