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資產結構調整釋放發展活力 國城礦業蟄伏期已過靜待花開
國城礦業正前瞻性的對資產結構進行了系統性優化調整,這也意味著公司,蟄伏期已過靜待花開。
回顧過去的2024年,面對重要項目投產處于產能爬坡期、部分主營產品價格下降等復雜的市場環境,公司業績短期內尚未完全釋放,以至于出現虧損。
但隨著2025年初宇邦礦業股權交割完成,以及鉬礦即將注入、鋰鹽項目建設全面推進,國城礦業的“第二增長曲線”正呼之欲出。
資產結構系統性優化調整 注入資產盈利能力強橫
2024年12月,國城礦業公告,以16億元對價向興業銀錫出售宇邦礦業65%股權。這一決策的背后,是公司對資產效率的深度審視。
宇邦礦業雖擁有銀鉛鋅采選業務,但并購后長期處于投入建設階段,未能貢獻預期利潤。此次交易,較此前收購價格有大幅增長,公司實現約6億元的投資收益。
值得關注的是,宇邦礦業股權已于2025年1月完成過戶交割,相關收益將在2025年一季度財報中得到體現。公司現金流因此將大幅改善,財務費用壓力顯著降低,為后續重點項目推進提供了充足的資金保障。
與資產出清同步推進的是優質資源的注入。
公司計劃收購控股股東旗下國城實業不低于60%股權。這一動作也被市場視為公司從“資源儲備”向“產能釋放”轉型的關鍵信號。
作為內蒙古地區重要的鉬精礦生產商,國城實業盈利能力亮眼,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分別實現營收 26.19 億元、15.39 億元,對應實現凈利潤分別約為13.98 億元、7.04 億元,凈利潤率均在50%左右。若本次交易在年內完成,將直接增厚上市公司利潤。
與此同時,本次注入標的盈利水平遠高于同期的國城礦業。
財務數據顯示,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國城礦業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約為11.96億元、13.79億元,對應實現凈利潤分別約為6271.44萬元、5202萬元。
值得關注的是,鉬作為重要的戰略金屬,廣泛應用于特種鋼、航空航天、軍工等領域,近年來下游需求持續增長。國城礦業正全力推進鉬礦資產注入事項,由于該礦屬于集團同一控制下的合并,若年內完成注入后,其全年利潤將直接并入上市公司報表。
“第二增長曲線”呼之欲出 戰略新興產業矩陣成型
在新能源賽道,國城礦業通過資源增儲、產能擴張、技術升級等措施,構建起從鋰礦采選到鋰鹽加工的完整產業鏈。
公司參股公司金鑫礦業黨壩鋰礦資源儲量核實備案取得重大突破,氧化鋰儲量達 112.07 萬噸,較此前增長約66%,成為川西地區最大鋰輝石礦山,且鋰礦石仍與之前一樣保持較高品位。
產能建設方面,金鑫礦業 5000噸/日選礦廠技改擴建工程已進入收尾階段。目前,因選礦廠在改擴建中,金鑫礦業根據今年的市場需求,將鋰輝石原礦粉委托第三方加工成鋰精粉后出售,后續待選礦廠建設完成后,金鑫礦業將開展自主選礦,預計生產成本將明顯下降。
更值得期待的是,國城鋰業20萬噸鋰鹽項目已于2024年11月底正式開工,一期工程計劃建設6萬噸/年鋰鹽。
隨著全球電動汽車滲透率提升,鋰鹽需求長期看漲,該項目達產后將為公司貢獻穩定現金流,并進一步鞏固其在新能源上游的行業地位。
除鉬、鋰品種外,國城礦業通過持續獲取優質采礦權,為未來進一步發展預留充足空間。
1月,據國城礦業相關公告,公司全資子公司中都礦產取得鳳陽縣江山--大王府整合區金鉛鋅礦采礦許可證,生產規模為35萬噸/年,開采礦種為金、鉛、鋅礦等。
據悉,中都礦產采礦權內共保有礦石量992.43萬噸,金金屬量16.226噸,鋅金屬量32,165噸,鉛金屬量43,357噸,銅金屬量1,544噸,銀金屬量147噸。目前,項目相關建設準備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中。
這一系列資產系統性規劃的背后,是國城礦業對行業周期的預判,在傳統金屬價格波動加劇的背景下,新能源產業鏈上游的鋰資源、高端制造業所需的鉬資源,以及貴金屬的避險屬性,將成為公司利潤增長的“新引擎”。
如今,國城礦業已明確提出“鋰礦鋰鹽新能源、稀貴+有色金屬、特色鈦化工循環經濟”三大核心產業集群戰略。
- [責任編輯:tianyawei]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