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3月宣布破產的尚德“尸骨未寒”,更大的產能過剩風險又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
當前的產能過剩呈現出普遍性、全方位特點,不僅傳統產業產能過剩嚴重,部分新興產業也深受產能過剩困擾,這使得今年銀行資產質量風險點從個別區域轉向部分產能過剩行業。
面對產能過剩風險,銀行普遍升級對產能過剩領域風險警示,加大潛在風險貸款退出、貸款催收和不良清收處置。業內專家表示,銀行對于產能過剩領域貸款,不能一刀切,也不能盲目退出,如何處置這部分資產,在確保風險可控的同時,又能支持產能過剩行業盡快實現良性發展,對銀行的應變能力是個考驗。
資產質量風險點轉向過剩行業
“產能過剩”注定成為今年中國經濟金融的一個熱門詞。
今年上半年以來,包括工信部、銀監會在內的諸多部委多次強調“著力化解產能過剩”。在5月13日國務院召開的電視電話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又強調“增強宏觀調控的針對性、有效性和權威性,堅決完成遏制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盲目擴張等硬任務”,足見產能過剩形勢的嚴峻。
值得關注的是,當前的產能過剩呈現出普遍性、全方位特點,不僅是鋼鐵、水泥等傳統產業產能過剩嚴重,部分新興產業,例如光伏產業等也深受產能過剩困擾。就目前的投融資體制而言,每個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銀行的融資,特別是新興產業。
而且,在這些行業貸款中,多采用銀團貸款的形式,如果出現不良或者某家銀行抽貸,有可能會放大效應。在這種情況下,今年銀行所面臨的資產質量風險點有可能從個別區域轉向部分產能過剩行業。根據銀監會公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為5265億元,環比上升336億元;不良貸款率為0.96%,環比上升0.01個百分點。
今年以來,監管機構以及各大行管理層的表態意味著銀行業已經拉響了對產能過剩領域的風險警示。
銀監會年初下發的《2013年大型銀行監管工作要點》就要求,大型銀行嚴密關注信用風險變化趨勢,特別關注房地產、工程機械等與經濟周期變化密切相關的行業,以及鋼鐵、有色金屬、水泥、煤化工、船舶制造、風電設備、光伏等產能過剩行業。
多名銀行管理層此前接受采訪時均表示,今年將防范產能過剩產業風險,在新增貸款上進行控制。中行行長李禮輝4月份表示,今年將主要關注一些行業,特別是產能過剩行業的風險,比如光伏產業、造船業、航運業等。
根治產能過剩痼疾,銀行無疑處在這場攻堅戰役的“最前線”。
總量控制逐步退出
據有關媒體報道,發改委已將鋼鐵、水泥、平板玻璃、多晶硅、風電設備等幾大行業列為調控重點,相關方案一直在醞釀。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發改委相關負責人曾向媒體透露,化解產能過剩的思路是“疏堵結合”,既要淘汰落后,加大兼并重組,又要提高行業門檻,嚴格限制新增項目。
而“疏堵結合”對于銀行業而言,就是落實好“有保有壓、區別對待”的信貸政策。
其實從今年各行的信貸投放來看,銀行已經在出手化解。各家銀行不約而同地從鋼鐵、船舶等產能過剩突出的行業退出,壓縮對過剩行業的信貸總量。許多銀行已將過剩行業列為高風險行業,并相應地對行業信貸投放總量作出了限制性要求,這些行業的“錢袋子”首當其沖被收緊。
“我們今年對于產能過剩領域貸款加大控制力度,特別是對于小火電、小水泥、小風電、小五金等幾大行業,從嚴從緊控制,總體上一是總量控制,不再增加,第二就是逐步壓縮,現在對于產能過剩行業在逐步退出,第三就是新增的貸款從嚴控制。”一位南方國有大行某省分行信貸管理部負責人告訴。
“對過剩領域的增量貸款,不再增加,也不營銷,對于營銷到的業務不再審批,審批后也不投放。”該負責人強調。
此外,多數銀行對于產能過剩領域存量貸款,大多加大催收力度和提高貸款條件。“對存量貸款這部分,我們首先在規模上壓降,到期前我們通過信貸風險監測系統,一旦發現貨款回籠減少,或者還息有困難的時候,就會加大力度催收,還有就是控制現金結算的資金等。”上述負責人告訴,另外加強存量貸款的管理,抵、質押物要定期重評,現在是半年要重核一次質抵押物的價值,嚴控風險。”
不過據了解,目前有些銀行對于存量貸款能夠按時還息的產能過剩企業予以續貸。“這種情況首先看是哪個行業,如果是完全過剩行業,即使是好企業,也不會續貸。但是對于一些信用等級高,又是行業龍頭,發展前景相對比較好,在客戶訂單、現金流相對不錯的情況下,有一些企業我們會適度地續。”該負責人強調,但是新借貸款銀行會抽取一部分“以新還舊”,一般比例在10%~50%之間,根據客戶的資質情況來定。
靈活駕馭信貸主動權
值得關注的是,要防范和化解產能過剩行業引發的金融風險,需要從經濟結構調整以及銀行業經營模式轉型等多方面著手。如何在處理存量貸款可能帶來的風險的同時,又要支持產能過剩行業盡快實現良性發展,對于銀行而言,在未來一段時間,其信貸投放和回收的應變能力需要經受考驗。
“銀行化解產能過剩領域風險不能也不可能完全退出。”有銀行業內人士表示,銀行要靈活駕馭信貸主動權,抑制企業重復建設和投資,但要支持和鼓勵企業開展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
“未來銀行對光伏等產能過剩行業更多的是流動性支持,中短期貸款將增多,中長期貸款減少。”某證券分析師告訴。
“現在相當一部分客戶是產能過剩的,但是我們銀行已經進去了,如果一刀切,盲目退出,不僅對整個行業的影響很大,對我們的資產質量也會帶來壓力。”上述負責人表示,在總量控制的前提下,對個別抵押物、現金流都比較好,雖然是產能過剩行業,但是屬于龍頭的、影響力比較大的企業,我們還是會給予一定支持,但是量會很少。
“更重要的是,現在銀行產能過剩領域的信貸政策更加謹慎,考慮更多,貸款發放和回收都要經過科學的測算,從確保銀行信貸資產質量不變,經營收益不變,社會影響較小這幾個因素來平衡判斷。”該負責人補充道。
“對銀行業來說,既要嚴格把控因產能過剩而引發的融資風險,又要積極支持、幫助和促進產能過剩行業的經營轉型和結構調整,包括向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轉型和技術工藝及產品升級換代的改造調整。”業內專家強調,這既是銀行積極風險管理的基本內涵,也是防范金融風險最根本的措施。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