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農業大省河南的不少縣市均以農業為主導產業,鞏義則是為數不多的以工業為主導的城市,多年位居河南縣域經濟第一名。
第一財經記者在今年年初統計各地經濟數據時發現,鞏義市的2023年生產總值為1010.9億元。這意味著它邁上了千億臺階,與江蘇的昆山、江陰、張家港以及福建晉江、浙江慈溪等50多個縣(市)一起,成功晉級“千億縣”榜單。
2024年一季度,鞏義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46.9億元,同比增長7.0%,高于全國、省、鄭州市平均水平,較去年同期提高1%。
在一個傳統的農業大省,為何會出現一個以工業為主導的深山小城鎮?又如何與兄弟縣市拉開越來越大的差距?近日,第一財經記者實地走訪鞏義,試圖解開其涅槃、重生的波折過程。
發軔
更多人了解鞏義,是從鞏義的多項“最大”開始的:全國最大的鋁板帶箔加工基地、凈水材料生產基地、煉鐵高溫新材料生產基地、管道伸縮器生產基地、機制地毯生產基地和校用化學儀器生產基地,以及國內有名的電線電纜產地。其中,既有與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也有細分、小眾的。譬如白水泥、電解鋁等行業,也曾在國內風云一時,但在后來的環保整頓中最終式微。
談起鞏義的工業發展,當地人往往會將故事的源頭回溯到上世紀初——當地人李顯白于1907年在回郭鎮創辦工業學校,培養了5000多名技術和實業人才,這些人后來創辦的幾十家紡織廠、卷煙廠等,成為當時鞏義工商業繁榮的重要推動力。
即使在上世紀特殊年代,鞏義的工業也未完全“熄火”。
曾擔任回郭鎮公社書記的劉志剛說,1966年時,回郭鎮4.8萬畝土地,6萬人口,人均土地僅0.8畝。由于到處都是丘陵,再加上地勢低洼,回郭鎮的不少土地不是面臨干旱,就是被水淹沒,“守著伊洛河卻又怕旱又怕澇”,為了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也為了能吃飽飯,回郭鎮想到了辦工業,開始從小煤礦、小鋼鐵廠、小化肥廠、小水泥廠和小機械廠等“五小”工業起步,發展社隊企業,先后辦起了機械廠、炸藥廠、化肥廠等57家社隊企業(截至1974年10月)。
之后,回郭鎮被國家有關部門列入“對外開放單位”,一批又一批國內外團體涌進這個小城鎮,前往參觀其社辦工業。一個讓劉志剛始料未及的事實是,伴隨回郭鎮的社辦工業為更多人熟知,中國民營經濟的大門也悄然打開了。
1982年8月,一場意外而至的洪災將包括回郭鎮在內的鞏義企業沖得七零八落。洪水過后的鞏義,面臨的一個殘酷的現實是,既有的企業已被沖垮,該如何繼續生存。是災后重建還是另起爐灶?
“鞏義自古就是‘七山一水兩分田’,大部分都是山、灘,地形就決定了光靠農業是不行的。”鞏義市科工信局企業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郭帥說,在鞏義,都知道光靠種地養活不了家人,稍微有點文化、有點能力的人,都會想方設法去倒騰點什么東西。
回郭鎮人這回盯上的是電線電纜。一個原因是當時全國都面臨農網改造,對電纜的需求量變大,另一個原因則是電纜的技術要求不高,家家戶戶都能干。
一份來自回郭鎮的資料顯示,當時的回郭鎮,很多人都開起了家庭作坊,“家家辦工廠,戶戶機器響,老少齊上陣,婦孺闖市場”,到1992年,整個回郭鎮從事電線電纜生產和輔料加工的家庭作坊、私營企業已經多達2000家,占回郭鎮工業總產值的70%,成為回郭鎮第一大行業。
當然,也有例外者。明泰鋁業(601677.SH)董事長馬廷義當時是回郭鎮鎮辦化肥廠的工人,后來化肥廠停產,1986年,馬廷義與人合伙開辦回郭鎮立德粉廠,后更名為回郭鎮化工廠,又在此基礎上成立河南廷發化工有限公司(下稱“廷發化工”)。
同屬鞏義市管轄的米河鎮,則盯上了水泥產業。到20世紀80年代末,在鞏義市的80多家水泥廠中,僅米河鎮就占了七成,年生產能力達350萬噸,其中,白水泥產量更是占到全國生產總量的四分之一。米河鎮因此成為當時的“水泥第一鎮”。
與回郭鎮毗鄰的芝田鎮則選擇發展凈水劑產業。一份當地資料顯示,鞏義市凈水劑行業從20世紀80年代初起步,經過30多年發展,到2008年前后,已成為全國最大的凈水劑產品生產和輸出基地之一,年總產量90余萬噸,生產量約占全國產量的60%。其中,在鞏義市的80余家凈水劑生產企業中,有38家分布在芝田鎮,年總產量60萬噸,占鞏義市的2/3。
整個鞏義的工業呈現出一片蓬勃發展的跡象。但繁榮表象下難免泥沙俱下,鞏義的工業發展必須經受市場的沖刷。
沖刷
首先被波及的,是回郭鎮的電線電纜產業。
當地提供的一份統計資料顯示,得益于電線電纜等產業的發展,1992年時,回郭鎮的工農業總產值已經突破10億元。而根據昆山市統計局編寫的《昆山統計年鑒》,當時昆山市的工農業總產值為15.7億元。換言之,1992年,回郭鎮一個鄉鎮的數據,已經相當于整個昆山市的三分之二。
但由于電線電纜行業進入門檻不高,整個回郭鎮的數千家企業之間,已經開始出現競相壓價、低價搶單的現象。
“壓價太厲害了,當時市場就那環境。”對當年情況較為了解的鞏義市先進制造業開發區企業服務中心主任聶明輝說,那時,回郭鎮還沒形成電線電纜產業園,產業也是粗放發展,每家每戶自己發展自己的,根據客戶的報價來生產,“本來(成本)100塊錢的電線,你只愿意給我80(元),那我給你做的電線,(成本)只能在80元以下了”。“總體上看,當時回郭鎮(電線電纜)的質量在全國還是數得著的。”聶明輝說。
但“假冒偽劣”產品不可避免地出現了,給了回郭鎮的電線電纜產業當頭一棒。1992年,當地一些企業生產假冒偽劣電線電纜的行為被媒體曝光,被列入當年度的全國十大假冒偽劣典型案例。
隨之而來的是整頓風暴,河南省、鄭州市都先后向回郭鎮派出工作組,鞏義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工商局、稅務局等多個部門,也先后向回郭鎮派駐工作隊。
整個回郭鎮人心惶惶,幾乎所有電線電纜生產廠家均被勒令停產整頓。隨后,回郭鎮政府在“回郭鎮體育場”召開萬人大會,并一把大火將18萬米劣質電線電纜和數千公斤劣質材料付之一炬。
化工產業也受到沖擊。譬如馬廷義等人開辦的廷發化工在1995年發生污染事件,被勒令停產停業,兩年后公司解散。
曾因采寫回郭鎮報道備受關注的農業問題專家姬業成也在一篇紀念文章中說:“我再次回到回郭鎮的時候,正是家家工廠關門,有關部門去抓人的時候,全鎮經濟一片蕭條。”
進退
作為鞏義市的工業重鎮,一連串的打擊讓回郭鎮走到了新的路口。未來在哪里?
此時,時任河南省委主要領導做出批示,“回郭鎮要殺回馬槍,建成優質電線電纜生產基地。”
面對全國各地抵制回郭鎮電線電纜的狀況,新上任的回郭鎮黨委書記鄭增民等人明白,根源還得是如何能生產出優質的電線電纜,消彌在全國的不良影響。
鄭增民等人認為,回郭鎮的電線,之所以會出問題,是因為之前都是一家一戶的庭院經濟、作坊式生產,既沒有規模,也上不了先進的設備,更沒有配備檢測儀器。他們開出的“藥方”是建設鞏義市電線電纜工業科技園,引導回郭鎮的生產廠家走出庭院,逐步規模化、團隊化。
王小偉便在此時投資1000萬元,征地30畝,將原本在回郭鎮北寺村的萬達有色金屬加工廠搬進園區,并將企業改名為鄭州市萬達電纜廠。
曾以2000元資金開辦“家庭作坊式”線材廠的徐順卿,也在此時入駐園區,并將企業更名為鄭州市信用電纜廠。
而馬廷義備受打擊,出走鞏義尋找新商機,意外發現一臺已經壞掉的空調窗機中,需要用到大量鋁箔,這讓他發現了新的市場機會:1997年,馬廷義與弟弟馬廷耀等人一起,以來源于廷發化工清算分配所得的資產作為出資,成立河南明泰鋁箔有限公司。
多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的回郭鎮人士均認為,馬廷義此舉也是回郭鎮正式進入鋁制品深加工行業的開始。
兩年后的1999年,徐順卿也成立河南順源鋁業有限公司,從之前的電線電纜行業轉入鋁制品加工業。
又三年之后,王小偉也從電線電纜行業轉行,于2002年7月成立了萬達鋁業。
曾經的“水泥第一鎮”,黯然退出鞏義的經濟舞臺。
2004年,國家開始加大對資源型行業的整治力度,米河鎮的水泥廠由于污染嚴重,規模小,被大量關停。到2006年底,米河鎮曾經“家家點火,戶戶冒煙”的水泥產業,只剩下15家水泥廠。20世紀90年代,米河鎮財政收入45%來自水泥產業,但2006年,這個比重只剩下17%。
此外,凈水劑、耐火材料等傳統優勢產業,也在此次環保風暴中受到影響。作為一個直觀反映經濟走勢的關鍵指標,鞏義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增速,已經多年呈現整體下降趨勢。2012年時,這一數據還在15%以上,到了2014年以后,以及疫情影響下,這一數據已經連續多年徘徊于10%以下了。
2020年,在鞏義召開的全市工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動員大會上,鞏義市時任主要領導面對臺下千余名干部動情地說,轉型升級迫在眉睫,不轉就是死路一條,慢轉也是死路一條。
轉型
鋁產業如今已取代電線電纜產業,成為鞏義第一大產業。
一份來自中國有色金屬加工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23年,光伏鋁材產量達到340萬噸,增長30.8%;新能源汽車鋁材產量98萬噸,增長30.7%;電池箔產量36萬噸,增長28.6%。鋁材在航空航天、新型建筑與裝修、電子、包裝等行業,因其輕量化、強度高、耐腐蝕等特點,也開始被廣泛應用。
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底,鞏義市共有鋁加工企業200余家、鋁加工配套企業近700家,年主營業務收入突破1000億元,形成了從電解鋁、鋁加工、鋁終端產品到鋁再生循環利用的全產業鏈條,品類涵蓋軍工、航空、交通、建筑、食品包裝等領域,擁有銷售收入超百億企業3家、全國民營企業500強2家,中國鋁板帶材十強企業4家,鋁板帶箔產量占全國的近三分之一,每年有超過600萬噸的鋁加工產品從這里發往世界各地,鞏義因此成為國內最大的鋁板帶箔生產基地。
以汽車輕量化用鋁、光伏鋁材為代表的新市場也開始呈現強勁的增長態勢。
記者在萬達鋁業的展示車間看到,從軍工使用的鋁合金板到家庭裝修用的鋁制家具、鋁扣板,再到日常所見的易拉罐以及手機背板等材料的基材,都曾從這里的車間被加工出來。
萬達鋁業副總經理毛國慶說,他們的其中一款鋁合金基材,被主要用于制造易拉罐的罐蓋和拉環,目前已經占有國內市場30%以上的份額。
而由馬廷義創辦的明泰鋁業,于2011年在資本市場上市后,逐步將產品線擴展至新能源、新材料用鋁、交通運輸用鋁、汽車輕量化用鋁等領域,如今已成為比亞迪、蔚來、北汽、長城、特斯拉、上汽、宇通客車等車企的直接或間接供應商。
時隔多年以后,鞏義市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又趁著全球鋁產業需求的旺盛,重新在今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長10%以上,其中,囊括明泰鋁業、萬達鋁業以及恒星科技等企業的鞏義市先進制造業開發區工業企業,規上工業增加值則同比增速為15.5%。
河南省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周健說,對于河南這樣一個農業大省而言,鞏義躋身千億縣行列,對當地的縣域經濟發展會有很大的示范意義。畢竟,伴隨著全國城鎮化進入新階段,縣域的發展,開始變得越來越重要,而縣域經濟發展的核心是發展產業,產業的核心是制造業,因此有一批工業創新能力強的縣走在前面,將會對縣域經濟的發展起到示范帶動作用。
來源:第一財經
- [責任編輯:Alakay]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