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煤價上漲,鋼廠接受漲價速度慢,夾在中間的焦化企業已面臨虧損。
7月25日下午,中焦協市場委員會召開市場分析會,山西、河北、內蒙古、江蘇、河南、山東、陜西、貴州、東北等地主要焦化企業參加了會議,提出各企業可以根據各自情況延長結焦時間,減少或停止高價煤的采購,降低生產成本,堅持虧損不生產不銷售原則。
此外,與會企業一致同意,鑒于部分鋼廠不公開調價的做法,原依照個別鋼廠公示價定價的企業不再執行原定價模式;優化銷售渠道,對于接受漲價的客戶傾斜發貨,對于拒不接受漲價的客戶堅決予以減量或者停發。
“焦化企業開始減產挺價,是因為近期煤價大幅上漲,鋼廠端又不能及時地轉嫁掉增加的成本,焦化環節陷入虧損。”7月26日,上海鋼聯煤焦事業部高級分析師熊超在接受界面新聞記者采訪表示。
上述會議也提及,近期入爐煤成本約增加300元/噸,焦化企業虧損嚴重,各地焦企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減產情況。
熊超表示,目前部分代表性鋼企通過其他方式變相落實調價,此做法傷害了焦化企業及其他鋼鐵客戶的利益,作為原有的定價機制已經失去意義。
焦炭由煉焦煤在焦爐中經過高溫干餾轉化而來,主要由焦化企業負責生產,多用于高爐煉鐵,其主要原來是焦煤。
目前,焦炭現貨一般采用提降漲價機制,以“輪”的方式進行,一般一輪的漲幅或降幅為100元/噸、120元/噸、200元/噸。當上游焦化廠想要漲價時,少數焦化廠或者貿易商首先提高焦炭的對外銷售價格,后續其他焦企應聲提漲,直到下游主流鋼廠接受為止,本輪提漲才能最終落地。
國信證券指出,焦炭聯接著煤、焦、鋼三個產業,90%被用于煉鐵,在高爐冶煉過程中充當還原劑、熱量來源,并起到支撐作用,生產1噸生鐵需要約0.5噸焦炭。
“當前焦炭背腹受敵、兩面夾擊,焦煤對焦炭漲得快,焦炭對鋼廠漲得慢。”蘭格鋼鐵也分析指出。由此可見,焦化行業話語權長期弱于上下游,在黑色產業鏈盈利下行階段,獨立焦企盈利困難。
近期,焦煤、焦炭價格均呈上漲態勢,但漲幅并不匹配。
我的鋼鐵網本周調研山西區域內煉焦煤礦239座,合計產能3.175億噸,原煤日產較上月同期減少8.28萬噸,環比減少7.93%,焦煤供應減少加之近期鐵水產量一直維持高位,導致了近期煤價上漲,焦煤平均漲幅300-400元/噸。
截至7月26日收盤,焦煤期貨主力合約報收1530元/噸,較5月底上漲約25%。
“目前焦炭方面兩輪提漲落地,一共才上漲了100元/噸,根本無法抵消煤炭上漲帶來的成本增加,現焦企普遍虧損100元/噸左右。”熊超指出。
蘭格鋼鐵認為,焦炭大概率還將進行下一輪漲價,在庫存比較低的情況下,鋼廠仍然可能要接受第三輪漲價。
這不是焦化企業第一次開會討論限產提價問題。
今年3月初,中焦協會議提出,各企業可以根據各自情況延長結焦時間,降低負荷,建議限產30%左右;改變目前的定價模式,根據市場變化雙方協商確定焦炭價格等舉措。
去年6月中焦協召開的市場分析會上也提到,堅持虧損不生產,沒有利潤不銷售的原則,全面限產,暫停煤炭采購;傾斜發貨,將有限資源供給信譽較好的客戶等措施。
從目前的情況看,上下游之間的價格傳導機制依然不完善,焦化企業與焦炭、鋼企之間的矛盾尤深。
對于接下來雙焦的供需情況,熊超表示,短期供應緊張的局面仍將持續一段時間,鋼廠平控政策還未造成實際減產,暫時對原材料的需求依然旺盛,雙焦價格依然會偏強運行。
他進一步指出,介于目前煤價已經處于高位,下游對高價煤接受程度較差,預計會按需采購。待平控政策落地后,鋼廠出現實質的減產,降低對原材料的需求后,屆時預計焦煤價格會再次回落。
中泰證券報告顯示,晉、陜、蒙等資源省份以及冀、魯、遼等鋼鐵主產區為國內焦炭生產大省。
中泰證券數據顯示,2021年產量最高的分別為山西、內蒙古、陜西、河北、山東、新疆、遼寧等,占比分別為21.22%、10.03%、9.3%、8.73%、6.86%、5.38%、4.94%。
來源:界面新聞、焦化前沿等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kangmingfei]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