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守法者獲利,通過正向激勵引導企業加大環保投入。去年年底,省生態環境廳發布省第一批秋冬季錯峰生產及重污染天氣應急管控停限產豁免企業名單,共有200家企業拿到“豁免牌”。制定豁免政策,目的是引導企業主動、積極治污,實現經濟和環境雙重高質量發展。以往錯峰生產和重污染天氣應急管控停限產措施都是針對行業來實施,并不能體現行業內部不同治理水平企業間的差異性。新制定的豁免辦法則體現出精準施策、正向激勵導向。
以鋼鐵行業為例,辦法明確,燒結生產線穩定實現超低排放的就可以予以豁免,這樣就使得企業主動加快超低排放改造進度,以爭取獲得停限產豁免。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通過技術引導、信息引領、精準施策、正向激勵,力促鋼鐵企業轉型升級、實施“超低排放”。提前26個月,中天鋼鐵550平方米燒結機在我省首家實現超低排放,折射出江蘇生態環境保護的全新思路:依法依規抓監管,有力有效抓服務促發展,從而實現生態環境保護與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雙提升。
中天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已累計投入120億元實施了110余項節能減排、循環利用工程。圍繞“綠色工廠”主題,中天鋼鐵實現廠區可綠化面積達100%,各類綠化樹木超5萬株。
目前,中天鋼鐵高爐、轉爐煤氣綜合利用率大于99%,生產水重復利用率96.8%,噸鋼環保治理費用近190元,年治理費用近20億元。
中天鋼鐵
正向激勵鼓勵企業投入環保設施,減少污染排放。中天鋼鐵集團董事長董才平說,過去工業企業,看中的是產能、工業方面的投入,如今,環保投入要成為當仁不讓的“第一投入”。中天鋼鐵目前發展成為總資產500億元、員工1.3萬余名、占地10平方公里、年產鋼1100萬噸、營業收入超1250億元的國家級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必須堅持生態優先的高質量發展路徑。省市兩級生態環境部門通過技術、信息、平臺、人才的精準對接,指導中天鋼鐵先后實施了110項節能減排、循環經濟工程,提前26個月成為此類裝置全省首家超低排放鋼企。目前,中天鋼鐵累計環保投入超120億元,去年環保投入達25億元。
綠色發展
記者在中天鋼鐵看到,通過全封閉料場工程以及全廠區、全方位抑塵等工作完成了一項又一項“綠色挑戰”。全封閉料場工程投資13.5億元,實施廠區完成了“棚化”“倉化”“網化”和封閉皮帶通廊處理。其中,550料場封閉網架刷新國內鋼企最大跨度封閉料場紀錄。新時代鋼鐵是這樣煉成的:“用礦不見礦、用焦不見焦、運料不見料、出鐵不見鐵”,成為省內首家礦粉、焦炭、煤炭等所有原輔料全部實現封閉式管控的鋼企。
省人大代表、中天鋼鐵副總裁董力源清晰地記得,2011年進入中天鋼鐵集團,在集團工程部,談成了第一筆生意——價值1.2億元的550平方米燒結機脫硫工程項目。這個項目的落地,使得中天鋼鐵成為全國第4家、全國鋼鐵民營企業中第一家采用該節能環保技術的企業。
550平方米燒結機脫硫脫硝升級工程是中天鋼鐵主動對照2020“超低排放、超凈排放”標準重點實施的三大綠色工程之一。該項目投資1.5億元。所有燒結機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后,燒結系統污染物排放指標將下降84%,排放總量將下降超過50%。強化能源回收利用,提高循環發展水平。投資1.5億元建設的全省示范工程能源管控中心,對水、電、汽、煤氣運行優化調度,年節約標煤12萬噸,創效近7000萬元,成為工信部首批兩化融合促進節能減排重點推進項目之一。
料斗干霧除塵
1綠色環保
記者了解到,在生產過程中通過回收生產過程中的煤氣、蒸汽資源,自發電比率已提升至60%,同時,每年還向社會供熱120萬噸;固廢處理方面,產生的氧化鐵皮、軋鋼污泥等全部內部消化,實現了煉鐵水渣、煉鋼鋼渣“零排放”。其中,利用煉鐵水渣,制成的礦渣微粉,不僅減少了城市開采石灰石礦,每年還能創造經濟效益超4億元;水系統方面,每年引進常州東部地區居民1500萬噸生活污水,作為工業補充水用于生產;并建設了日處理能力10.5萬噸的綜合污水處理站,以及工業尾水循環和再生利用工程,每年可減少開采運河水約500萬噸。既降低了企業的運營成本,又輻射周邊區域,形成生態環保的綠色循環系統。
燒結脫硝
道路寬平坦,兩岸綠化帶,四季花飄香,游人坐在大巴車上就能看到“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個花園式工廠、森林工廠、鋼鐵主題公園的嶄新形象清新呈現。綠色發展的正向激勵作用正在發揮,結出經濟環境高質量發展雙提升的碩果。
信息來源:綠色智能工廠
- [責任編輯:tianyawei]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