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鑫鋼鐵曾經是國內第二大民營鋼企。海鑫在宣布破產前,鋼廠具備560萬噸鐵、600萬噸鋼、520萬噸材的綜合生產能力,公司已于2013年進入工信部第二批“白名單”。宣布破產后,海鑫經歷了近1年半之久的停產。 近日,有記者從接近債權行人士處獲悉,在2014年9月已正式進入破產重整的海鑫鋼鐵,截至2016年1月底,除了國開行山西分行受償了200多萬元之外,其他銀行均未受償。
海鑫鋼鐵共負債近250億 賬面卻只有70億
據有記者獲悉,在召開了多次債權人會議后,確認海鑫鋼鐵共負債近250億,其中銀行債權近100億,此外還有諸多上百億的應收賬款欠款。而海鑫的賬面資產僅有70億左右。2014年11月新華社消息稱,海鑫集團董事長李兆會在同年7月的債權人會議上透露,海鑫集團負債及對外擔保數字為104.59億元,賬面資產為100.68億元,這一數字較真實情況,則有巨大水分。
建龍重整海鑫 債務全部剝離
經多次考察與洽談,建龍集團和海鑫集團在9月份達成了最終的重整協議。海鑫集團將債務全部剝離,進行破產重整;重整后,海鑫集團原股東權益將全部喪失。建龍集團控股子公司吉林建龍持有海鑫鋼鐵集團100%股權,并以海鑫鋼鐵集團為主體,吸收合并其余4家公司,并更名為山西建龍鋼鐵控股有限公司。
重整后的海鑫,即山西建龍,建設中西部地區的建筑鋼材生產基地,最終形成560萬噸鐵、600萬噸鋼、 520萬噸材的生產能力,為西北、西南和中原地區市場的客戶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
鋼鐵屬于嚴重過剩產能行業,“僵尸企業”扎堆。據財新記者了解,多家銀行的2016年信貸政策,明確煤炭、鋼鐵、部分建筑子行業等為產能過剩退出的重點,甚至要求剛性退出。但亦有大行人士對財新記者指出,“僵尸企業”很難退出,“地方政府心知肚明,跟銀行有博弈,銀行債權無法得到有效保護”。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Chen Zhen Seng]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