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去庫存號角吹響之后,今年的另一項重頭戲——化解產能過剩的實質性政策也即將出臺。
3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發布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徐紹史在回應產能過剩問題時表示,去產能準備先從鋼鐵和煤炭兩個行業入手,因為鋼鐵和煤炭現在產能過剩的情況比較突出。
中國經濟形勢受到國內外輿論高度關注。在談到中國經濟運行情況時,徐紹史的判斷是: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有好。他同時強調,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是中國經濟新常態最核心的三個內容。
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之路上,產業的升級無疑是最核心的內容。《第一財經日報》獲得的多份研究報告顯示,由于中國各類別的產業發展差距較大,升級也存在著不同的難度和側重點。在昨日發布會上,徐紹史表示去產能的同時,更要加強國際產能合作,讓中國的優勢產能在國際競爭中得到消化和提高。
繼續推進去產能
對于2016年中國經濟如何進行改革,徐紹史介紹了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項重點任務。在介紹最受關注的“去產能”問題時,他指出將先從鋼鐵和煤炭兩個行業入手。
上月20日和22日,國務院分別召開專題會議和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化解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產能,并出臺了去產能的原則、路徑和保障政策。
總體來看,化解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產能的原則是,市場倒逼、企業主體、地方組織、中央支持。國務院常務會議認為,堅持用法治和市場化手段,化解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產能,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對推動行業結構優化、脫困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從具體路徑來看,主要是壓縮存量和控制增量。其中包括,未來將以更加嚴格的安全、環保、質量、能耗等標準,依法依規推動落后產能限期退出,引導企業通過兼并重組、轉型轉產、搬遷改造等主動退出產能。此外,將通過審批的方式嚴控新增產能。
至于此前熱議的僵尸企業的處置,徐紹史表示,各地要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來確定它的范圍,采取具體措施,中央也會有一定的支持政策,來推動化解過剩產能和處置僵尸企業。
與僵尸企業處置相關的可能引發的就業問題也是昨日發布會上的焦點。徐紹史表示,就業問題可能會比較突出地顯現在一些中央企業和地方國有企業中,但中央政府會考慮支持政策,地方政府完全有能力來應對。“我們也不會讓它醞釀成影響社會穩定的群體性事件。”他強調。
一名接近官方的研究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近年來企業的市場化程度大大提高,去產能涉及的失業人員和過去相比少很多,但依舊需要高度重視。他表示,有關部門正在研究一些更為市場化的政策,幫助企業更好地發揮主動性,去解決可能出現的就業問題。
事實上,根據此前官方披露的消息,化解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產能的保障政策就有安置就業方面的考慮。這些保障政策包括,設立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獎補資金,按規定對地方化解過剩產能中的人員分流安置給予獎補。支持金融機構做好呆賬核銷和抵債資產處置,完善不良資產批量轉讓政策。支持保險資金等社會資本參與企業并購重組,發展相關產權交易市場。
三大產業領銜產能出海
壓縮落后過剩產能的同時,中國的優勢產能出海也是近兩三年來的熱點話題。在談及“國際產能合作”時徐紹史表示,去年我國與17個國家簽訂了產能合作的備忘錄或者協議,跟20多個國家簽訂了“一帶一路”的備忘錄或者政府間協議。其中,鐵路合作、核電及鋼鐵、水泥走出去等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徐紹史指出,國際產能合作實際上是基于中國確有富余的優勢產能,這些產能不僅有競爭力,同時我們又有比較充裕的裝備和施工能力,性價比也高,具有很好的競爭優勢。此外,發達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正好需要更新、改造、完善,發展中國家都在大力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因此它們需要大量的產能,特別是制造業的產能。
“所以這個就一拍即合了,特別是在‘一帶一路’建設當中,就把我們‘一帶一路’建設跟國家的發展戰略契合起來了。”他表示,所以“一帶一路”建設也好、國際產能合作也好,是符合當前全球經濟發展實際的。
有分析指出,在中國已有的優勢合作產能基礎上,亞投行、絲路基金的建立以及一些雙邊、多邊的合作基金,將在今年進一步推進合作力度。
- [責任編輯:Chen Zhen Seng]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