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一般情況下,銅的升水都維持在300—500元/噸,但近半年銅始終維持在平水或微升水狀態。“這是銅市低迷的表現,現貨商囤貨力量不強,做交易也做得非常難受。”中證資本管理(深圳)有限公司姜連根表示。
行情低迷,交易難做,上海舜佳實業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朱宏偉對此也深有感受。“有時候即使套利賺錢了,但考慮到匯率卻是虧損的。”他坦言,作為金融屬性較強的品種,銅在出現市場套利機會的時候,背后往往也伴隨著潛在的金融風險。特別是近期人民幣波幅較大,銅進出口企業就更加難操作了。
中大期貨副總經理景川對期貨日報記者表示,過去十幾年,由于人民幣單邊升值,銅進口企業對鎖匯要求不高,但現在人民幣雙向波動明顯,無論進口企業還是出口企業都存在鎖匯需求。
“一般的小額貿易可以通過NBF鎖匯,但銅進口企業通過NBF鎖匯存在一個問題,即它沒有流動性,大的資金根本沒法鎖,企業需要尋找一些新的鎖匯途徑。”景川說。
自8月10日正式掛牌交易以來,銅運費價差合約已運行兩個月有余。期貨日報記者從日前舉辦的一次銅市會議上了解到,目前銅運費價差合約每天的成交量(單邊)在7萬—8萬手。
“與滬銅和倫銅不同,銅運費價差合約不是簡單的銅的價格,而是倫銅與國內銅的現貨價差再乘以匯率。”上海航運運價交易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吳云峰介紹,倫銅采用美元計價,銅運費價差生成涉及的匯率參照當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
據了解,目前已經有多家銅現貨企業對銅運費價差合約表示出強烈的興趣。
“銅運費價差合約的走勢與匯率走勢相關度高,在內地目前沒有推出匯率期貨的情況下,利用銅運費價差合約間接鎖匯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景川說。不過,他也表示,由于銅運費價差合約不是直接鎖匯,國企目前還不能夠參與進來。
事實上,中國的銅資源缺口一直存在,面對進口風險,很多進口商和貿易商都在利用LME和滬銅的價差鎖定貿易利潤,包括融資商以及套利交易者都在做兩地的價差,但他們不得不面臨一些問題,比如必須放在倫敦和上海兩地開戶,資金放在兩個地方。
“當出現單邊風險的時候,由于國內外匯管制嚴格,他們可能會出現資金來不及調撥的情況,同時及時性也不夠,一些軟件在抓取價差的時候,可能會出現單腿現象(即這邊抓到價差那邊卻沒抓到)。”景川說。
對此,上海航運運價交易有限公司副總裁王東生表示,利用銅運費價差指數合約,能夠極大地降低交易成本,同時跨過了中國內地和倫敦兩個資本市場資金流動的監管障礙。(來源:期貨日報)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Sophie]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