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據FT中文網報道,一份報告的參與編撰人員表示,中國努力了一年時間,試圖削弱一項新數據的有效性,這項數據顯示,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將于2014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
這份報告上周由世界銀行(World Bank)主辦的國際比較計劃(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Program)發布。報告中有一行文字指出,“中國國家統計局對于報告所用研究方法的某些方面表示了保留意見”。中國政府拒絕公布有關中國的總量數據。報告表示,中國國家統計局“并不認可報告得出的結果屬于官方統計數據”。
但據參與編制數據的知情人士表示,中國對于報告研究結果的厭惡遠甚于此。
一位參與報告準備工作的人士表示:“一年前,曾有一場大規模的激辯。中國想要拒絕這份報告。他們不愿被看作世界第一。他們擔心美國方面的政治影響。他們又是懇求又是威脅地鬧了一整年時間……中國不喜歡這份報告。”
據熟悉中國官員在這一問題上的觀點的知情人士透露,中國之所以缺乏炫耀成功的興趣,主要原因在于中國領導人不希望承受伴隨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而來的國際壓力。
亞洲開發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獨立評估部主任維諾德•托馬斯(Vinod Thomas)表示:“他們當然不愿夸大中國經濟的體量。他們在這一問題上非常敏感。幾乎無人公開談論這種推阻和敏感,但在幕后,這種傾向無疑是存在的。”亞洲開發銀行參與了報告中的中國統計數據的收集整理工作。
中國受到嚴密管控的國有媒體對于這項最新預測數據只字未提,而國外媒體已廣為報道。中國政府對于顯示中國成為全球第一的國際預測常常表現出回避態度,無論是在碳排放還是能源消費的各個方面。
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或許會被視為是中國過去三十年快速經濟增長所取得的至高無上的成就;自1872年以來,這一桂冠一直屬于美國。但中國領導人對于可能隨之而來的額外國際責任持小心態度。
中國高層政策制定者的一位顧問表示:“從人均來說,中國仍然是一個非常貧窮的國家,因此中國不希望在國際舞臺上被要求承擔過多責任——至少現在還不行。”
按照當前的匯率水平和預期經濟增長率計算,中國的實際經濟規模預計將在約十年后超過美國;但即便到了那時,中國13.6億人口的平均收入仍然相對較低。
根據國際比較計劃的最新報告,以購買力平價計算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指標,中國在全球僅排第99位,而美國排名第12位。(來源:和訊網)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