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1日發布的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顯示,4月份中國制造業PMI為50.4%,比上月微升0.1個百分點,連續2個月回升,預示我國制造業繼續保持平穩增長勢頭,經濟運行整體走勢穩中向好。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認為,市場需求有所回暖是推動PMI繼續微幅回升的主要原因。4月,構成制造業PMI的5個分類指數3升1平1降,其中新訂單指數升幅最大,比上月上升0.6個百分點,達到51.2%,顯示市場需求有所回暖。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高級經濟師陳中濤表示,0.6個百分點是去年9月份以來新訂單指數最為明顯的一次上升。鋼鐵以及水泥為代表的非金屬礦物制品業新訂單回升明顯加快,說明鐵路投資、棚戶區改造加快所帶來的基礎建設投資需求開始釋放。
隨著需求回暖,前期比較突出的供求矛盾也有所緩解。4月份生產指數為52.5%,比上月微幅回落0.2個百分點,但新訂單指數與生產指數的差值為近7個月以來的最小值。“今年以來生產指數始終保持在52.5%至53.0%區間內小幅波動,顯示我國制造業生產保持平穩增長。”趙慶河說。
同時,在制造業新訂單量回升的帶動下,企業生產用原材料采購量繼續增長,采購量指數為50.6%,為3個月以來的高點;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經歷連續3個月下降之后出現反彈,雖然仍位于臨界點以下,但比上月大幅回升3.9個百分點,達到48.3%;產成品庫存指數扭轉連續3個月上升,下降1個百分點。這些都顯示當前我國實體經濟走勢基本平穩,企業庫存有所下降,備貨趨向積極,采購活動較為活躍。
趙慶河還表示,4月PMI數據還表明內需對制造業經濟貢獻率在提升。自2012年6月以來,新出口訂單指數均低于新訂單指數,期間兩者差值的均值為1.9個百分點,本月二者差值擴大到2.1個百分點,表明制造業經濟對外需的依存度有所下降,國內市場需求逐步成為拉動制造業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4月PMI數據還顯示出當前我國制造業企業整體生產經營形勢良好。分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PMI為50.8%,比上月微幅回落0.2個百分點,繼續位于臨界點以上;中型企業PMI為50.3%,比上月上升1.1個百分點,重回臨界點上方;小型企業PMI為48.8%,比上月下降0.5個百分點,位于臨界點以下。
從生產和訂單情況看,大、中、小型企業新接訂單均有明顯增加,大、中型企業新訂單指數均在50%以上,分別為52.1%和50.4%,較上月上升0.2和1.4個百分點;小企業新訂單指數雖然仍在50%以下,但明顯上升,比上月上升0.8個百分點。大、中型企業生產保持增長,生產指數分別為52.8%和53%;小型企業有所減緩,生產指數下降1.3個百分點,回落到50%以內。
在受調查的企業中,有50.7%的企業反映當前生產形勢基本穩定,比重較上月提高11.5個百分點。從行業來看,同信息消費相關的計算機通信電子設備制造業、同健康服務業消費相關的醫藥制造業、相對高端的機電設備制造業持續回升,增長勢頭強于制造業整體平均水平。同基礎建設投資相關的鋼鐵和水泥為代表的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回升有所加快。化工產品、有色金屬等行業維持低位運行。
“綜合來看,穩增長的政策措施效應正在顯現,市場需求轉好,經濟增長動力趨于鞏固。”陳中濤說。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認為:“4月份PMI指數繼續小幅回升,預示未來經濟增長趨穩。新訂單指數、購進價格指數回升,表明企業對未來市場的預期趨穩,結合產成品庫存、采購量庫存指數的變化,預計企業去庫存活動將趨于減弱。綜合市場需求因素分析,預計未來經濟增長將呈現回穩態勢。”
不過趙慶河表示,4月PMI回升動力仍顯偏弱,制造業企業回升的基礎并不穩固,尤其是制造業新出口訂單指數走勢偏弱。今年1至2月新出口訂單指數位于臨界點以下,3月回升至臨界點以上,4月為49.1%,再次跌破臨界點,制造業出口形勢有待進一步觀察。
陳中濤則指出,從微觀層面來看,企業突出反映的問題是融資成本高、資金緊張。要從加快改革為企業“松綁”,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增強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撐,落實稅收優惠政策為企業減負,助推企業改善生產經營狀況和經濟效益。(來源:中國經濟網)
- [責任編輯:Mike.zhang]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