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應急式救火培訓
國內企業的培訓問題很多,大多數中小型公司都是應急式培訓,85%的培訓是臨時決定的,隨意性很大。當他們在管理上出現了群體問題、業績較長時間不景氣的情況下,才想到把希望臨時寄托在培訓上。所以,很多公司會對你說:我們忙得哪有時間搞培訓?可是等到你有時間時,你的員工未必有時間和心態來學習了。中大型公司都會有系統的年度培訓計劃和長期的企業培訓規劃。
2、對培訓的意識誤區
我們又發現,相當多的管理者對屬下管理員總體評價不滿意,有很多抱怨,例如欠缺管理技巧、欠缺執行力、不能有效溝通等,甚至歸結于招聘不對路、個人素質低劣等因素,他們并不認為可以通過培訓來提升,管理者還沒有樹立起培訓意識。
3、對培訓效果急于求成
也有較多的管理層對培訓的期望過高,認為兩三天的培訓就應該有大的起色,就能夠解決面臨的許多問題。當培訓達不到他們的期望時,他們又垂頭喪氣地否認培訓的作用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培訓是一個長期的、持續的過程,通過漸進式改進來提升效果。
4、培訓體系不能保證投入和產出
大多數企業的培訓體系和規劃,都無法保證有限的培訓投入能夠產出期望的培訓效果。所以,要在制度、機構、人員、經費、課程、教材、講師、設備、機制等方面優化或整合企業的培訓體系。
5、管理素質堪憂
中國企業面臨著新經濟時代的到來,市場競爭的激烈、顧客不斷增長的需求、以及大量素質不高的員工,尤其是作為企業中流砥柱的中基層管理者嚴重缺乏管理技巧,實在令人擔憂。不是公司的戰略不好,不是公司的競爭對手太強,公司的低績效很有可能就來自于這些欠缺管理技巧和意識的中堅力量身上。
6、企業培訓多以滿足內部需求為主
國內企業的培訓幾乎都是以滿足本企業內部需求為主的活動,主要是種子部隊內訓、委托培訓和合作培訓,這就決定了培訓的層次和效果。國外企業的培訓卻已經形成產業化、專業化規模,這也是培訓的發展趨勢。
7、問題與局限
現有的以固定授課為主的培訓方式,由于授課的時間、地點限制,對于工作繁忙的企業管理者有諸多不便,而且費用較大。其次,現時各種管理培訓趁熱而來,太多太濫,學術背景、培訓內容和水準也有很大差異。此外,現有的培訓方式不過是在用一種1908年的產品、1959年的戰略來教育管理者,針對性不強、學習積極性不高、培訓效果欠佳。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