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2019年11月22日,由中國鐵合金網主辦,中國鐵合金工業協會、天津泰連達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協辦的“中國鐵合金行業年會暨2020年錳鉻鎳礦石和鐵合金市場展望”在天津濱海新區萬麗泰達酒店成功召開。
本屆年會得到了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國際冶金資源工業協會、國際鉻發展協會、天津東疆保稅區、鄭州商品交易所、中國五礦(天津)物流集團、中鋼(天津)貨運、騰達西鐵、天津久罡、北京麥肯尼克、永州萬事達、蕪湖正騰、普源冶金、美聯(天津)、丹東利豐、貴陽冠齊、安徽天順環保等行業服務龍頭企業的大力支持。
年會匯集了國內外大中型鋼鐵企業、鐵合金企業、礦商,焦炭、電極等生產企業,物流貨代、商檢等產業鏈服務企業,以及國內外主流錳礦商、鉻礦商、鎳礦商參會代表共聚一堂,共商行業發展大計。
年會上,中國礦產有限責任公司劉東晨現場解讀了2019年錳礦和錳系合金市場發展形勢。

據劉東晨介紹,2017年錳行業復蘇,市場企穩,全球產量比2016年增長了25%;2018年全球錳礦產量再創新高,共產出超2000萬噸金屬錳含量的錳礦。
總結來看,2016-2018年錳系行業可以用四個“高”來概括:高需求、高產量、高價格、高收益。
2019年1-10月,我國硅錳產量高位,總量約866.78萬噸,月均產量86.7萬噸,預計全年產量1059萬噸,同比增長12%。
2019年,幾乎全部非主流礦在進口量上都有大比例增長,約占總進口量的8.5%。緬甸、科特迪瓦、贊比亞等非主流礦山進口量較大。
劉東晨認為,當前國內錳礦面臨的現狀是:接貨成本高,倒掛明顯;硅錳合金面臨的現狀是:需求旺、產量多,港口錳礦庫存高,貿易操作難度大。
劉東晨指出,市場因素才是根本。未來錳系企業應多關注錳礦山減產情況,非主流礦擠出效果;關注錳合金產量和電解錳、錳化工、新能源電池等需求變化;尤其關注買方市場,因為下游需求決定上游供應,應多關注鋼廠開工率和鋼材需求。最重要的是,回歸經營本質,通過技術領先,生產經營管理降低生產成本,更要確保現金流充沛,加快資金周轉,不被市場淘汰。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kangming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