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熱發電成破局之招
繼百通公司煙氣余熱發電技術,填補我國硅鐵冶煉煙氣余熱發電技術的空白之后,青海際華江源實業有限公司“全密閉礦熱爐鉻鐵冶煉高溫煙氣干法凈化回收煤氣并用于發電技術”取得重大突破,這一新技術也填補了國內空白。這些創新是青海省在全國鐵合金行業技術領先重要標志。今年8月青海華晟冶煉有限責任公司余熱發電項目建成,投產后噸硅鐵預熱發電達到700kwh,電耗下降了8%左右。青海鐵合金協會副會長,華晟公司總經理劉侃最大的體會就是,余熱發電上的越早,對標管理的目標就會越早實現。到今年底九通集團、甲鼎集團、博強集團旗下的多數鐵合金企業及青海福鑫硅業等余熱發電項目也將建成投運。如今,余熱發電技術在我省鐵合金行業內得到積極推廣應用,在全國鐵合金行業青海省領先推廣余熱發電節能技術,我省鐵合金的平均能耗水平將大幅度下降。近日,青海省鐵合金協會組織專家對全省鐵合金企業進行專項對標核查。核查報告顯示:“硅鐵冶煉煙氣余熱發電項目”建設是企業增加效益、綠色環保、節能減排及循環發展的有效途徑。目前, 5家企業所屬余熱發電項目已投運,效果良好,平均每噸硅鐵發電在550Kwh以上,降低成本200元左右,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其余企業目前進入設備調試或設備安裝后期階段,有望年內投運。對標核查也顯示,凡是余熱發電項目投入運行的企業冶煉電耗較低,基本能夠能進入一、二類企業標準,未投運的企業則存在較大困難。
對標管理培育低成本核心競爭力
我省鐵合金行業對標的主要考核指標是參照優勢企業的運行指標制定的。目前,省內優勢硅系及鉻系企業綜合能耗已分別降至7800千瓦時/噸及2800千瓦時/噸以下,與未進行節能技術改造的企業相比,綜合能耗減少了800至1000千瓦時/噸,僅能耗一項單位產品成本降低了300至400元,節約成本成效顯著。
通過參照優勢企業運行數據對標找差,采取有效措施深入開展挖潛增效是企業持續降低生產成本的有效途徑。
青海鐵合金協會會長,百通公司總經理王啟民也表示,鐵合金行業要加快轉型升級、提高行業發展質量,必須通過有效的節能減排技術改造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行業對標要求參照省內先進企業生產運行數據,按照產品類型,用兩年時間實現電耗、粉塵排放濃度、微硅粉回收率和單位硅石、蘭炭、鋼屑、鉻礦消耗量以及單位水耗等的主要考核指標達標。
據了解,按照工作安排,到今年年底,凡實施技術改造的鐵合金企業均達到二類標準,其中百通、際華江源等技術領先企業達到一類企業標準;到2015年底,在全行業完成余熱發電等技術改造任務的基礎上,所有企業均達到二類或二類以上標準。
- [責任編輯:Phillip.F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