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報道
央行降息引發后續寬松預期
11月21日晚,人民銀行終于宣布了2012年7月6日以來的首次全面降低銀行存貸款基準利率,周五下午的股市似乎提前預測了消息而普遍飄紅,隨后開市的歐美市場大宗原料等價格都出現了劇烈反應。雖然全面印證了筆者3月以來在多次會議上發表的“刺激、降準、降息”等觀點,中國鐵合金產業恐怕還暫難從此次降息中獲得多少市場機遇。
一、遲到的降息
1、經濟形勢趨弱。08年金融危機后,中國政府采取天量貨幣注入方式使經濟增速迅速回升。基于經濟發展階段、通脹阻礙消費、投資難以為繼等諸多原因,中國經濟增速在2010年第一季度見頂后快速回落。盡管上一屆政府在2012年第3季度再次迅速采取了諸多刺激措施,由于市場基本面已經發生轉變,依然無法阻擋經濟下滑的勢頭。
2013年新一屆政府曾在2014年4月25日以前一直強力奉行“不刺激、調結構、促轉型”政策,不再重視投資拉動的不可或缺作用,試圖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導致市場形勢再度趨弱,GDP增速不斷創出09年以來的新低,第三季度已經下降到7.3%。中國經濟走勢撼動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全面下滑,中國鐵合金市場的總體供需矛盾繼續惡化。
2、降準先行啟動。中國央行為了促進經濟轉型,在長達兩年四個多月的時間里一直不調整基準利率,轉而通過定向降準及貨幣工具來調整人民幣的供應量及存貸利率。金融創新的說法很新穎,實施的效果卻并不理想,資金仍難進入實體經濟,全社會沉醉于融資理財的“炒錢”狂歡中,導致借貸風險事件此起彼伏,鐵合金行業內的信用度也降至冰點。1-10月社會融資規模13.59萬億元,同比減少1.24萬億元。
2014年4月25日,央行嘗試定向下調縣域農商行與農合行的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6月16日再定向下調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汽車金融公司的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反觀市場反應,“融資難、融資貴”的頑癥并未得到實質性緩解,企業紛紛收縮實體經營戰線。兩次定向降準的收效若無,央行又加大采取SLF、PSL、MLF等眼花繚亂的新奇方式投放巨量貨幣,1-10月累計新增信貸近8.23萬億元,同比增長12.9%。事實上的貨幣注水卻并未促使經濟走勢企穩,市場上的“錢慌”情形反而再次若隱若現。
3、降息剛剛開始。進入第四季度以來,全球經濟形勢的悲情氣氛有所加重,雖然美國經濟表現良好,日本“安倍經濟學”徹底破產后被迫舉行提前大選來延緩安倍的政治生命,歐洲經濟正面臨再度衰退的風險,俄羅斯等新興經濟體遭遇外部環境惡化與內部消費乏力的雙重挑戰。
盡管從歷史數據看中國的存貸基準利率并不太高,過度金融投機的社會氛圍卻使大量資金懸在“炒錢”的融資理財怪圈里,并不能真正匯入實體經濟,生產企業能夠獲得的資金成本與基準利率相差巨大,鐵合金企業幾乎根本拿不到銀行的直接貸款。
要達到貨幣政策落實到實業生產的預期,單靠一次姍姍來遲的降息顯然是無法實現的。既無法遏制融資投機,也不能導入實業需求。從歷史規律等因素分析,本次降息應該是新降息周期的開始。畢竟離2008年12月23日調整的存貸基準利率2.25/5.31還有一些距離,更與2002年2月21日調整的2.25/5.31存在差距。
二、需求端未變
2014年以來,國務院快速推出了許多簡政放權、促進經濟的政策意見,發改委加速審批了大量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工程項目。且不說鐵總負債3.5萬億等巨額債務顯示的資金壓力,也房貸政策全面放松后絲毫不見樓市好轉的市場壓力,單從落實政策與項目開工的具體現實角度看,都面臨諸多不易克服的難題。
首先,那些政策意見的落地開花需要不少時間。其次,諸多工程項目的動工建設需要大量資金,不可能出現立竿見影的效果。僵化的人口政策惡果正在顯現,已處價格巔峰的房地產市場趨勢轉弱的局面難以更改。高鐵、造船、核電等項目的建設周期長,對建筑鋼材等碳鋼需求的維穩力度有限,對不銹鋼等特鋼需求的拉動時間漫長。
雖然1-10月出口鋼材增長42.2%達到7389萬噸,反傾銷等貿易保護主義的雜音正從海外蜂擁而來,2015年的鋼材出口很可能會面臨更多挑戰。鐵合金作為鋼鐵生產的原料,在出口大門被封堵的市場環境里,鋼鐵需求既然難以出現戲劇性上漲,鐵合金需求也就不可能樂觀增長。
三、供應面無改
自2011年以來,中國的鋼鐵產業已經呈現了碳鋼與特鋼的增長分化態勢。2020年前后,中國鋼鐵產業將正式邁入“廢鋼時代”,無論碳鋼還是特鋼。市場現象已經充分表明,不管統計數據有多少不同,硅錳、硅鐵等碳鋼系鐵合金的供應過剩局面已經非常清晰,鉻鐵、鎳鐵等特鋼系鐵合金的供需增速力度正在出現異化。
碳鋼系方面:全球錳礦繼續維持高增長,銷售壓力繼續增大,UMK已經打破礦山聯動格局而率先下調12月裝船的南非半碳酸錳礦價格0.1美元/DMTU。國內市場的硅錳價格大幅下降,全然不顧APEC期間超想象的停產時間與停產范圍。硅鐵價格自5月開始緩慢上漲200元/噸左右后,立即掉頭向下,迫使寧夏等地的部分硅鐵廠家再度萌生停產念頭。
特鋼系方面:全球鉻礦開采量繼續降低,2014年的中國鉻礦進口量降低也超出預期,10月僅66.68萬噸,1-10月共進口815萬噸,比2013年同期1011萬噸大幅度減少256萬噸。港口鉻礦庫存長期保持在07年以來的歷史低位,11月23日的統計數據只有區區215.7萬噸。與此同時,中國前10個月的鉻鐵產量比2013年同期增長19%。恐怕要感謝北京10月出現的四次霧霾,迫使中國鉻鐵主產區全面停產,而且停產的范圍與時間超出任何預期,從而給鉻礦市場帶來了突如其來的采購機會之窗。
10月進口鉻鐵12.16萬噸,環比9月14.12萬噸以及同比2013年10月12.42萬噸都有所減少。1-10月卻進口169.1萬噸,比2013年同期139.1萬噸增長21.6%。盡管APEC會議逼停了差不多近50%的中國鉻鐵產能,致使鉻礦價格出現了一波非理性的價格下跌,上周末提前出臺的太鋼招標價格卻只上調50元/50基噸。無法忽視,中國鉻鐵主產區已經北移,APEC會議后的復產迅速高效,鉻鐵產量的快速回升指日可待。
印尼禁礦不見松動跡象,菲律賓的鎳礦主產區已經完全進入雨季,在2015年3月底前很難有多少鎳礦可以發到中國港口。即便有些礦商不畏艱險而堅持裝船發貨,菲律賓鎳礦儲量中只有6%左右是高鎳礦的客觀情況,無疑會加重鎳礦供應的普遍擔憂。
雖然最新的港口鎳礦庫存還有2345萬噸,到底有多少是1.8%以上鎳含量的高鎳礦需要加以常識性甄別。鎳鐵的庫存雖然還在高位,隨著不銹鋼等特鋼產量的增長加速,未來的供應預期已經十分清晰,鎳鐵供應商堅持挺價的信號十分明顯。LME鎳價已經完成了5月瘋漲后的回補性下跌探底,正在快速回升。鎳鐵價格已經提前回升,鎳礦價格啟動回漲,不銹鋼價格也出現異動。
至于其它鉬、鎢、釩、鈦等特種合金,供需失衡的格局還會基本保持,市場形勢的逆轉只能慢慢等待。
遲到近半年的全面降息終于正式拉開了帷幕,可以想象的是,全面降準還會羞羞答答嗎?至于降準降息的影響幾何?或許如同西藏高原之寶集團董事長王勇博士11月在成都鎢鉬釩會議上所講的那樣,降息也罷,降準也好,對普通老百姓的影響不大,也不會對很難獲得銀行直接貸款的鐵合金產業有什么實質利好。若非要仔細探尋,但愿能對食品等民生物價上漲勢頭有所抑制,畢竟作為產量大國卻在1-10月已經累計進口大豆等糧食高達7250萬噸,已超過2013全年的進口總量。
不管怎么說,在當前的弱勢經濟格局里,降準降息都是利好,對鐵合金也會有邊際效應。盡管降息遲到了太久,仍然會利好此輪經濟周期的探底、筑底再到回升的預期希望。還必須看到,這次的非對稱降息力度雖然不小,但只可能改變資金成本,還無法扭轉貨幣數量。對與銀行無直接關聯的鐵合金產業來說,恐怕無從欣喜,此次降息根本不會改變市場基本面。該跌的會繼續探底,該漲的會快速回升。(供稿:李強)
- [責任編輯:Yueleil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