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訊 工廠建在哪里,電網就跟進哪里,這種被動式的電網建設與服務模式已被電網建設適度超前、主動適應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布局調整的新形式所替代。海東供電公司在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進程中,不斷拓展思路,在電網建設和服務經濟社會的觀念上實現了根本性的轉變。
海東供電公司是青海省的骨干電網企業之一,承擔著互助土族自治縣、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樂都、平安四縣8670平方公里的供電服務任務。以前,營業區內規模小、污染大的小硅鐵企業一哄而起,電網建設隨之跟進,隨著國家產業政策的調整,這些小硅鐵廠先后停產或關閉,對海東供電公司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損失。2008年以來,該供電公司通過調查研究,認真分析了營業區內經濟社會發展現狀,結合海東地委、行署“園區引領、產業集中、縣域有別、培育主題、提效增量”的工作思路,在優化、深化供電服務上提出:電網建設既要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又要逐步改變營業區內企業小、散、亂、差的狀況,使地區工業經濟向規模化、現代化、循環化的方式轉變。例如,營業區內四縣原來提出每個縣要建設2到3個工業園區的設想,電力部門認為這種設想仍然存在著資源不能有效利用、點多、規模小,產品之間不能相互銜接延伸等弊端,因此,主動與海東地委、行署進行探討與溝通,雙方達成一致意見:從今年起,一縣只保持現有的一個工業園區,以后所有的招商引資項目,向民和下川口工業園區和互助紅崖子溝兩大工業園區集中,使之形成產品能夠相互關聯,有利于產業鏈條延伸的新型工業化園區。
互助的馬鈴薯、樂都的蔬菜、平安的農產品加工小作坊、民和的牛羊育肥,經過多年努力,已在全省頗具特色。但是,從總體看,仍然存在著以家庭作業為單位、特色產品形不成規模,產業凸現不出優勢的現狀。為此,海東供電公司根據電網建設發展規劃和特色經濟發展趨勢,與當地政府多次進行磋商,從電網建設的角度,對互助縣千畝大棚種植基地、樂都縣的蔬菜種植基地、民和縣的牛羊育肥、平安縣農產品加工小作坊進行有效整合等方面的工作,都在有序進行中。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