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據悉,相關部門正醞釀推出新一輪“走出去”支持政策,包括編制境外經濟合作區國別產業投資綜合指引,強化財稅、金融政策支持,利用中央財政現有專項資金支持政策,逐步擴大資金規模,優化資金安排結構,開展以境外股權、資產等為抵押提供貸款,對企業境外投資提供融資支持等。
業內人士表示,化解過剩產能是新一輪“走出去”政策支持的重點。預計相關部門將加強對國內產能過剩、發展中國家有需求的行業的政策引導,推動鋼鐵、電解鋁等高耗能產業向能源資源富集地轉移,推動水泥、平板玻璃等市場半徑較小的產業向基建投資旺盛的地區轉移。同時,編制合作區國別產業投資綜合指引,支持國內開發區參與投資、建設和管理,構建跨境產業鏈,以對外投資帶動國內商品、技術、標準出口和勞務輸出。
業內人士表示,在健全投資合作保障機制方面,相關部門也有望推出新舉措,尤其將強化財稅、金融政策支持。預計中央財政現有專項資金規模將擴大。同時,相關部門將加大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在境外設立分支機構和服務網絡的力度,支持金融機構開展以境外股權、資產等為抵押提供貸款,對企業境外投資提供融資支持,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走出去”新政助力多行業出口
加快消化過剩產能 海外并購或提速
對于新一輪支持企業“走出去”政策,分析人士表示,“走出去”新政將加快我國企業對外投資步伐,尤其將加快海外并購增速。在政策及資金支持下,我國企業“走出去”將助推基建、電子、汽車及零部件、化工等行業出口。同時,加快消化國內過剩產能。
海外并購有望提速
商務部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非金融類累計對外投資901.7億美元,吸收外資為1175.86億美元,兩者差距縮小至274億美元。分析人士表示,“走出去”新政將加快我國企業對外投資步伐,尤其將加快海外并購增速,預計今年或明年我國對外投資金額將超過吸收外資金額。
中國企業“走出去”,尤其是在并購方面值得關注。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全球并購市場出現了一些變化,特別是國際上一些大型資源型企業,受國際資源價格下降影響,資產價格出現縮水,收購成本降低;一些高新技術和擁有核心競爭力的制造業企業,股票價值下跌,投資價值凸顯,這些企業通常因經營不善、利潤不理想、債務負擔沉重或母公司戰略調整等因素,使所有者準備退出,為資金較為充裕的中國企業提供了并購機會。我國企業開展海外并購,主要集中在能源、采礦、制造、建筑、公共事業和金融等領域。其中,能礦并購占有重要地位,并購項目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亞、加拿大、秘魯等歐美制造業工業較為發達的國家和地區。陳林稱,以往我國企業多采取直接收購模式,現在開始通過收購境外上市公司或購買上市公司公開發行的股票等方式,間接控制收購目標。
多行業有望受益
分析人士表示,新一輪“走出去”政策除將助推基建、電子、汽車及零部件、化工等行業出口外,還將加快消化國內過剩產能。
基建出口有望率先受益。目前我國政府積極鼓勵企業參與東南亞各國的基建浪潮,包括高鐵、公路、港口、能源建設等,在政策及資金的支持下,中國企業參與中標的可能性較大。中國企業“走出去”短期直接受益于基建出口,中期受益于基建完善雙邊貿易的增加,長期受益于東南亞經濟騰飛帶來當地消費需求的釋放,最終拉動中國相關行業如電子、汽車及零部件、化工等出口。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