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國土資源部繼2012年公告發布了煤炭、釩鈦磁鐵礦、金礦、磷礦、高嶺土礦等5個礦種的“三率”指標要求后,近日又制定下發了鐵、銅、鉛、鋅、稀土、螢石、鉀鹽等7礦種礦產資源合理開發“三率”最低指標要求。
為什么要制定礦產資源合理開發“三率”指標要求,“三率”指標要求又是如何出臺的?帶著種種問題,記者日前采訪了國土資源部礦產資源儲量司相關負責人。
記者:為什么要制定發布礦產資源合理開發“三率”指標要求,其必要性和重要意義是什么?
儲量司:研究制定礦產資源合理開發“三率”指標要求是貫徹落實黨中央要求的重要舉措。去年5月13日,在國務院召開的全國機構職能轉變動員電視電話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強調指出,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就是要解決優化行政審批程序問題,提高規劃布局和標準制定的水平,完善審批制度,建立標準明確、程序嚴密、運作規范、制約有效、權責分明的管理制度。
隨后的5月14日,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在會見遼寧、河北、陜西等省委、省政府領導時,就加快部門職能轉變、促進國土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推動建立國土資源管理新格局等問題,特別強調了要健全完善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政策和“三率”標準,對不達標的企業不予批礦。
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指出,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進一步簡政放權,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要加強發展戰略、規劃、政策、標準等的制定和實施。三中全會將“圍繞建設美麗中國,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健全資源節約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之一,同時強調指出,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必須實行最嚴格的源頭保護制度,健全能源、水、土地節約集約使用制度。
節約與綜合利用礦產資源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途徑,“三率”是評價節約與綜合利用效果的主要指標。因此,及時建立健全“三率”標準,劃定生態文明建設源頭的“紅線”,是貫徹落實三中全會精神,轉變政府職能,加強標準建立,從源頭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措施。
研究制定礦產資源合理開發“三率”指標要求,還是我國特殊資源國情的迫切需要。鐵礦資源消耗量約占金屬總消耗量的95%,是支撐國家重工業、制造業、農業、社會基礎設施、城市化建設、國防建設和人民日常生活的最重要的原材料,是國民經濟的中流砥柱。我國鐵礦資源多而不富,遍及全國31個省(區、市),平均品位33%,礦石類型復雜,難選礦和多組分共伴生礦所占比重大。盡管鐵礦石產量逐年增加,但遠遠不及國民經濟對鋼鐵產量需求的增長速度,自給率僅為45%左右,資源短缺矛盾突出且日趨嚴峻。
銅是國民經濟建設的基礎原材料,廣泛應用于電氣行業、機械制造業、輕工業和交通運輸業等領域。鉛鋅礦是我國重要的戰略性礦產資源,其可供性和安全性直接關系到國家的國防、經濟和人民生活的可持續發展。我國銅鉛鋅礦產資源的特點是貧礦多、富礦少,難選礦多、易選礦少,共生礦多、單一礦少,有85%以上是綜合礦。近幾年,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特別是汽車及其相關工業的發展,我國銅鉛鋅消費需求持續增長,導致進口量大大增加,供需矛盾突出,資源保障程度日趨弱化。
稀土被廣泛應用于國民經濟生產、尖端科技和現代生活的各個領域,素有“工業味精”、“新材料之母”的美譽,是涉及國家安全的戰略資源和高科技材料。我國稀土資源豐富,資源儲量占全球的1/3,是我國優勢資源,在世界稀土市場上具有支配和主導地位。但由于過度開采、無序競爭,資源浪費嚴重,儲量減少,優勢地位在逐漸弱化。
鉀鹽是農用鉀肥的生產原料,鉀肥是農作物提高產量和質量的主要肥料。我國鉀鹽資源儲量很少,僅占世界總資源儲量的0.4%,自給率約49%,對外依存度達51%,已成為我國急缺的重要戰略資源。
螢石是我國重要的非金屬礦產資源,是工業上氟元素的主要來源,是現代工業中重要的礦物原料。我國螢石資源豐富,分布廣泛,礦床類型繁多,資源儲量、生產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與國民經濟的發展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由于在國防建設中用途廣泛、地位重要,其可供性和安全性直接關系到國家的國防、經濟和人民生活的可持續發展。近幾年,一些礦山企業無計劃盲目開采,采富棄貧,缺乏有效的選礦技術,資源效益和產業優勢得不到充分發揮。
開展礦產資源合理開發利用“三率”指標研究,完善指標評價體系,準確、科學地評價礦山企業的資源開發利用水平,是提高我國礦產資源科學管理水平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對于激發礦山企業主體節約集約利用礦產資源的創造活力,增強礦山企業提高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的內生動力,引領、促進礦業生產力向先進水平看齊,必將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上述7個礦種“三率”指標的研究,對于發展我國農業、工業,保障國民經濟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記者:2012年,國土資源部先后制定發布了煤炭、釩鈦磁鐵礦、金礦、磷礦、高嶺土礦等5個礦種“三率”指標要求,其實施情況如何?
儲量司:煤炭、釩鈦磁鐵礦、金礦、磷礦、高嶺土礦等5個礦種的“三率”指標要求發布一年來,各相關礦山企業、行業協會以及各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將此指標作為資源開發利用的主要目標和監管依據,指標要求更加具體,目標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確,指標要求得到廣泛應用,其成效積極而又明顯。
一是礦山企業將此納入生產計劃和年終考核指標,強化了企業自律意識,增強了礦業權人的主體責任感,促動了礦山企業實施精細化管理,淘汰落后技術,推廣應用先進技術,提高“三率”水平。
二是各相關行業協會將此指標作為開發利用方案和設計審查的主要依據,并納入相應礦種行業準入限定指標,加強了礦產資源開發源頭的管控,從礦山投入生產前對其“三率”指標設計進行把關,督促礦業權人和設計單位應用先進工藝和技術,為礦山企業有效開發利用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提供了保障。
三是各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將此指標要求納入開發利用年檢系統,并以此作為礦山企業年檢的重要依據之一,量化了年檢標準,增強了年檢操作性和指標約束性,使管理更加科學,企業生產更加規范。2012年度年檢中,涉及上述5個礦種的礦山企業14583家,“三率”指標達標、年檢合格企業13121家,合格率為89.98%,不合格企業342家,占2.35%,正在整改的企業占7.67%。
四是作為“三率”調查評價的準確依據。22個礦種“三率”調查評價工作進入到總結驗收階段,對大部分礦種而言,達到了摸底統計和常規分析的程度。而對于已經發布的5個礦種而言,不僅僅完成了摸底調查的預期目標,同時能夠以發布的“三率”指標要求衡量調查評價結果的客觀真實性,省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能夠對企業上報數據的可信度作出準確判斷,從而使調查評價結果的應用更具廣泛性。
記者:“三率”作為評價礦山企業開發利用礦產資源效果的主要指標,制定必須科學合理。請談談此次發布的7個礦種“三率”指標的研究制定過程?
儲量司:去年5月23日,我司在江西贛州組織各研究單位和部分典型礦山企業召開了啟動會,對“三率”研究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研究確定了“擬定方案、論證完善、形成成果”的技術路線,并按照“811”原則(80%的企業已經達到,10%的企業通過努力能夠達到,10%的企業尚未達到)確定“三率”指標“紅線”,督促和鼓勵礦山企業采用先進技術提高資源利用水平。
之后,各研究單位迅速行動,分別成立專題研究小組,通過函調和實地考察,綜合研究分析,科學測算論證,如期完成任務并提交了研究報告。其中,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組織調研了380家不同類型鐵礦山和選礦廠,覆蓋面廣,代表性強;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在利用1999年統計的61個銅礦、39個鉛鋅礦“三率”指標基礎上,現場調研了7個大中型礦山,詳細分析了影響“三率”指標的各種因素,并采取“價值法”、“產率法”、“有用成分”等多種方法建立指標評價模型;江西省國土資源廳收集了江西省89個稀土礦山的數據資料,對不同類型的離子型稀土、不同工藝條件下的指標進行分類統計分析;內蒙古國土資源廳除對包鋼白云鄂博鐵鈮稀土礦的共生稀土礦進行系統研究外,還跨省深入到單一稀土礦的四川省牦牛坪稀土礦和山東省郗山稀土礦等典型礦山進行調研;化學礦業協會連同三家鉀鹽企業調研了全國21家鉀鹽開發企業,收集了生產數據、開發方案和示范基地等資料,涵蓋了所有鉀鹽礦床類型;非金屬礦工業協會調研了江西、內蒙古等7個省份28家螢石企業,基礎扎實,數據全面可靠。去年6月~9月間,各研究單位陸續完成研究任務并按要求提交了研究成果。
2013年6月19日,我們在北京組織部分專家對銅鉛鋅研究成果進行了驗收論證。隨后的7月、8月、9月、10月等4個月內,我們又先后在鞍山組織部分專家對鐵礦“三率”研究成果進行論證,在包頭組織專家對內蒙古國土資源廳提交的巖礦型稀土“三率”研究成果進行了論證,在北京組織部分專家對螢石“三率”指標研究成果進行了論證,在廣州組織部分專家對離子型稀土的“三率”研究成果進行論證,在格爾木組織專家對可溶性固體鉀石鹽礦、氯化物型鹽湖鹵水和硫酸型鹽湖鹵水三種類型的鉀鹽研究成果進行了論證。
專家們從技術路線,數據可靠性,指標的科學性、通用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進行了充分研討,在充分聽取并吸納企業意見后,認為指標科學有效,具有可操作性,可作為礦山設計、開發方案編制以及各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監督管理的依據。
記者:此次制定的7個礦種“三率”指標要求征求意見及采納情況如何?
儲量司:去年8月以來,我們分別以《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于征求銅鉛鋅礦產資源合理開發利用“三率”指標要求(試行)意見的函》、《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于征求鐵礦、螢石礦產資源合理開發利用“三率”指標要求(試行)意見的函》和《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于征求稀土、鉀鹽礦產資源合理開發利用“三率”指標要求(試行)意見的函》,在部門戶網站上向社會各界征求意見。從各地反饋的情況看,普遍認為,確定“三率”指標能夠量化評價礦山企業的資源利用水平,對于引導、激勵和約束礦山企業節約與綜合利用礦產資源將發揮重要作用,同時也為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提供了必要依據,建議盡快發布。
同時,收到來自各省(區、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有關礦山企業和社會上反映的意見206條。針對上述意見,我們分別組織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江西省國土資源廳、中國化學礦業協會、中國非金屬礦工業協會及有關專家進行了專題研究,采納了150條,采納率72.8%,并在文中分別作了相應修改或調整。
對于由于特殊情況達不到上述指標要求的礦山企業,規定了調整余地,即:受地區礦床特征、礦石性質和技術等客觀條件限制達不到本指標要求的,礦山企業應說明原因,并提交具備設計資質的單位出具的論證報告,提出改進措施,原采礦權登記管理機關要對礦山企業提交的論證報告予以核定。
對于本指標要求低于資源條件較好的省份實際指標情況,規定“省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可根據本行政區域內礦產資源特點,制定不低于本標準的指標要求”。
記者:此次公告的主要內容有哪些?有哪些亮點?
儲量司:此次公告以6個附件形式對銅、鉛鋅、鐵、稀土、螢石和鉀鹽等7個礦種的“三率”指標要求進行公告,每個公告內容包括“三率”指標要求、監督管理、指標定義與計算方法三部分。第一部分指標要求中,確定了不同條件下的開采回采率、選礦回收率和綜合利用率指標。
其中,鐵礦開采回采率分為露天開采和地下開采兩種情況,露天開采按礦山建設規模規定了2個指標要求,地下開采則按照圍巖穩固性和礦體傾斜度分別確定了6個指標要求。選礦回收率則根據含鐵礦物的主要5種自然類型和磨礦細度的不同,規定了10個選礦回收率指標要求。綜合利用率確定了共伴生礦綜合利用率、尾礦的綜合利用率和選礦廢水綜合利用率三項指標,共伴生礦綜合利用率規定了13種共伴生元素回收利用的品位值,并要求在開采設計或開發利用方案中提出指標要求。尾礦和廢水的利用分別提出了具體指標要求。
銅礦開采回采率分為地下開采和露天開采兩種情況,對于地下開采,依據礦體厚度和銅(當量)品位的不同,確定了75%~92%間共9個指標要求;露天開采時,依據礦床規模或礦體形態等條件確定了95%和92%兩項指標。選礦回收率則依據礦石類型、結構類型、品位、粒度等不同的影響因素,確定了144個指標要求。綜合利用率中,銅礦山以鐵的狀態和銅品位作為劃分依據,確定了36項指標要求。
鉛鋅礦開采回采率同樣分為地下開采和露天開采兩種情況,對于地下開采,依據礦體厚度和不同礦石類型的鉛鋅(當量)品位,其開采回采率確定為75%~92%間共27個指標要求;露天開采時,依據礦床規模或礦體形態等條件確定了95%和92%兩項指標。選礦回收率則依據礦石類型、結構類型、品位、粒度等不同的影響因素,分別確定了鉛鋅礦的選礦回收率各144個指標要求。綜合利用率中,鉛鋅礦山以硫含量和礦石類型作為劃分依據,確定了27項指標要求。
稀土分為巖礦型和離子型兩類,巖礦型稀土按露天和地下兩種開采方式分別規定了回采率指標要求;離子型稀土則按堆浸工藝和原地浸礦兩種方式分別規定了浸出相和全相回采率指標。巖礦型稀土按其礦石可選性能的難易程度規定了3個選礦回收率指標;離子型稀土按產品折算成稀土氧化物量與浸出的稀土氧化物量百分比,確定其選礦回收率指標。綜合利用率對于巖礦型稀土分別規定了共生礦和伴生礦指標;對于離子型稀土則用浸出母液稀土濃度來評價其綜合利用效果。
鉀鹽分為固體鉀石鹽礦、氯化物型鹵水和硫酸鹽型鹵水三種類型,開采回采率僅適用于固體鉀石鹽礦,對于其它兩種類型用鹽田采收率替代,是指鹽田系統生產出的原礦中所含的鉀資源質量與進入鹽田系統的鹵水中鉀資源質量總和的百分比。選礦回收率按三種類型分別予以指標規定。綜合利用率對于固體鉀石鹽礦主要是選礦尾礦的利用,對于其它兩種類型則用選礦尾液利用率來表示。
螢石回采率也分為露天和地下兩種開采方式,露天規定了1個指標,地下開采按巖體穩定性不同規定了2個指標。選礦回收率按照可選性的難易程度規定了2個指標要求。綜合利用率包括回收共伴生的有用礦物、利用礦山開采廢石及選礦尾礦制作建筑材料或礦山采空區回填等,考慮到受地域條件影響較大,目前暫未做具體指標要求。
第二部分監督管理中,規定了標準的適用范圍和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監督管理的職責,強調了省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負責對轄區礦山企業執行指標要求情況進行監督管理,不定期開展抽查和檢查,定期公告符合和不符合本指標要求的礦山企業名單,實行社會監督,動態管理。對于達不到指標要求的,將不予通過礦產開發利用年度檢查。對于特殊情況,規定礦山企業應說明原因并提交論證報告,提交原采礦權登記管理機關核定。
第三部分為指標定義與計算方法,明確了“三率”指標的內涵,規定了指標的計算方法和計算公式,并提供了計算公式中的各類參數系數表。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