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擠壓壓鑄與普通壓鑄的分別在于,鑄件在充型之后,擠壓壓鑄增加了一個主缸動力向前推進進行補縮的工步,而普通壓鑄則只是自然冷卻,沒有補縮的工步。
另外,合模力是指推進動模所需的向前的動力,鎖模力則是為抵抗充型、脹型所需的抗力,它可以只是一個靜力。因此,以傳統壓鑄機直接應用擠壓壓鑄工藝,只能利用其合模力,也只有合模力才是一個向前推進的動力。合模力的大小,決定了擠壓補縮力的大小。因此,全液壓式傳統壓鑄機,其合模力就是其的鎖模力,也可作為其擠壓補縮力。而曲肘式壓鑄機的 向前擠壓力等于其合模油缸力乘以鎖模機構的杠桿比,但也不能超過其鎖模機構所能承受的抗壓強度。用這種設備進行擠壓壓鑄,由于其合模初期位置并未到達合模機構的自鎖“點”,而擠壓終結位置才是其 鎖模抗力的“點”,若以同樣壓鑄比壓充型,所能生產的零件的投影面積有所減少。
擠壓壓鑄的擠壓補縮比壓約為普通壓鑄壓射比壓的5-10倍。以擠壓壓鑄的擠壓比壓衡量,現時除了用四柱油壓機改造的立式開模澆注擠壓鑄造機符合擠壓鑄造主體技術指標外,其余裝置實現的,還只是屬于傳統壓鑄所屬工藝范圍,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擠壓鑄造。
現時的壓鑄機都有壓鑄充型后期的“加壓”環節,但壓鑄件氣密性缺陷依然如故,用加大機型生產小件零件這種“大牛拉小車”辦法,效果也好不到哪里去,所謂“精、速、密”壓鑄,還只是一個漂亮的名字,40年來都未見有實質性進步,生產這種壓鑄機廠家的商業性宣傳,倒強化了工程技術和應用人員的認識誤區,使人迷失了方向。
而擠壓壓鑄的主體技術特征,是體現“普通壓鑄充型,擠壓鑄造補縮”原理,它是利用現有壓鑄機完善的壓射系統進行充型,同時又盡限度避開金屬液相充型時帕斯卡定律對充型條件的制約。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