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12月13日,2014煤炭交易會第一天,多位發電企業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目前煤電雙方2014年的合同正在洽談中,煤炭市場相對寬松,煤價較高。
火電人士說,在過去十年,火電企業受到節節高漲的煤價以及越來越嚴格的大氣排放標準的雙重限制,企業負債率居高不下,從整個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以及保障國計民生的角度來看,火電企業早已不堪高煤價之負。
孜孜以求煤耗達世界先進
眾所周知,在火電企業中,煤炭成本一直占到發電成本的70%左右。因而,煤價高漲直接擠占的是火電企業的利潤,制約火電行業的平穩發展。數據顯示,2008~2011年,五大發電央企火電板塊累計虧損近920億元。即便是在2012年,受多重利好因素影響,五大發電央企開始贏利,但其火電板塊業務仍虧損81億元。
即便如此,火電企業取得如此 “成績”,還得益于多方面的精打細算。
此處僅以火電企業不斷提高燃煤技術以降低煤耗為例。根據中電聯的統計,全國供電煤耗“十一五”期間平均累計下降37克標準煤/千瓦時,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火電機組平均供電煤耗2010年下降到333克標準煤/千瓦時,超過“十一五”規劃目標值22克,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十二五”期間,全國供電煤耗再次降低,2011年為330克/千瓦時,2012年僅為324克/千瓦時,比2011年降低6克/千瓦時。
別小看這6克煤。2012年我國火電企業發電量為39108億千瓦時,如此則相當于全年比2011年節約標準煤2346.48萬噸,將之換算成5500大卡,再按2011年10月下旬環渤海地區發熱量5500大卡動力煤的綜合平均價格報收853元/噸計算,相當于節省煤炭成本254.7億元。這對于深陷虧損困境的火電企業來說,具有重要的扭虧為盈的意義。
當火電企業為了降低區區幾克煤耗而孜孜以求之時,煤炭行業卻在黃金十年受益于煤價飛漲而獲利匪淺。2003~2004年,煤炭行業分別實現贏利138億元、418億元。此后煤炭行業的利潤更是過山車般的暴漲,2008年超過2100億元,2010~2011年分別為3255億元、4342億元。即便是在煤價震蕩下跌的2012年,仍高達3555億元。根據不完全統計,在2003~2012的十年間,煤炭行業總利潤在1.8萬億元以上。
就此,煤炭專家黃騰曾撰文表示,近幾年,國內很多燃煤火電廠的投資都止步于高昂的煤炭價格,而高煤價也為大量的外國煤炭進入中國市場淘金打開了方便之門。
環保至上投入再大也在所不惜
越來越嚴苛的大氣排放標準也讓火電企業不堪重負,但不管是出于政府的強制性要求,還是企業本身的社會責任,火電企業都為此進行了大量艱辛的努力并投入了巨資。
2011年7月,環保部和國家質監總局聯合發布了新修訂的 《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新標準將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濃度縮減了一半多,而且新增了汞及其化合物的排放指標。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直言不諱地表示,火電行業要為此增加環保投入。據測算,到2015年,相關投入超過了2500億元。
中電投集團一位高層人士告訴記者,由于我國對于環保方面的要求越來越嚴格,火電企業用于環保方面的投資逐年增加,即便在虧損的年份也照投不誤。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秘書長王志軒曾對大氣污染物控制成本和相關防治二次污染物的治理成本,再加上為滿足廢水、固體廢物以及噪聲、生態保護等進一步嚴格控制的成本做了測算,發現每千瓦時電的環境保護成本平均需要0.1元左右,而相關的補貼則遠遠不足以持平。
另外,從今年10月15日起,除了新疆和云南之外,全國各省市燃煤發電上網電價都分別作了下調。根據中電聯統計,假定2013年火電發電量維持2012年的水平,以全國火電上網電價平均下調1.2~1.4分/千瓦時計算,總計對全行業的利潤影響在500億元左右。這對于剛剛喘了一口氣的火電企業來說,無疑是巨大的不利因素。
一位不愿具名的火電企業人士向記者表示,煤炭黃金十年期間,火電企業只能停留于最基本的存活狀態,而用不起好煤,探索發展了配煤摻燒技術,對鍋爐的損耗很大,都無暇顧及。去年下半年以來,情況略有好轉,但即便有一些利潤,也要用于歷史欠賬的虧空補償以及相關技改的投入,而并非外界想象的那樣光鮮。在嚴格的環保標準要求下,火電企業沒有退路,只能迎難而上,投入再大也在所不惜。因而,他呼吁火電企業增進成本意識,要憶苦思甜,不能過于樂觀;同時,煤炭企業能夠從產業鏈上下游戰略合作、共同發展的角度來面對電煤談判,只有火電企業良性發展了,煤炭產業才會有更美好的前景。(來源: 人民日報)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