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去年年底,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曾表示:“進一步放開鋼鐵、化工、汽車等一般制造業領域的外資準入限制,包括放寬外資在注冊資本、股權比例、經營范圍等方面的限制。”
2月13日下午,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在月度發布會上表示,不同意放開汽車整車生產領域對外資股比限制,認為目前不是正確時機。董揚指出三個理由。
首先,汽車產業不是一般的制造業,而是支撐國民經濟轉型升級的戰略性產業。汽車不是一般的商品,汽車產業產業鏈長、關聯度高、就業面廣、消費拉動大,是國民經濟重要的支柱產業。如果現在放棄發展的主導權,汽車產業就會淪為外國產品的加工廠。部分拉美國家陷入“中等發達陷阱”,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汽車等支柱產業被外國控制。
其次,建成汽車強國是汽車產業的戰略目標,中國已具備建成汽車強的基礎和條件。不放開股比是我們抓住機遇,建成以中國品牌為主體的汽車強國的重要保障。且汽車合資企業股比的限制政策并不違反WTO規則。
第三,放開對整車生產的外資股比限制,意味著產業發展模式的重大調整,將對自主汽車品牌,尤其是國有汽車企業產生重大負面影響,外方完全可以利用其全球供應鏈優勢,以價格策略將中國品牌扼殺于搖籃里。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自主車企普遍歡迎放開股比,吉利汽車和沃爾沃汽車董事長李書福便是放開股比的堅定支持者。李書福曾公開表示“不懼外資控股整車合資企業”,認為如果沒有中方伙伴的幫忙,外國汽車公司無法獲得政府的支持,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將變得舉步維艱。
董揚坦言,放開外資股比會對合資車企造成重大沖擊,但這并不意味著對自主車企有利。如果外資控股中國整車企業,完全有可能出現比現在更惡劣的競爭環境,例如低價傾銷、切斷供應鏈、高價收購品牌等。
此外,中汽協公布了1月份汽車工業產銷數據。1月,汽車生產205.17萬輛,環比下降4.03%,同比增長4.44%;銷售215.64萬輛,比歷史最高紀錄的上年12月高出2.22萬輛,環比增長1.04%,同比增長5.99%。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品牌轎車銷量明顯下降,共銷售27.88萬輛,環比下降24.49%,同比下降22.18%,占轎車銷售總量的23.31%,占有率比上月下降8.09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下降6.85個百分點。
(來源:證券日報)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