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產業結構,合理配置資源
烏蘭察布市市冶金礦產資源及粉煤灰資源十分豐富,分布廣泛,多個旗縣市區儲量可觀。各礦已探明儲量分別為:鐵礦12億多噸,銅礦1.4億噸以上,金礦50噸以上,鉬礦235萬噸以上,鉛鋅礦6825噸以上,銀礦120萬噸以上。全市現有火電裝機容量610萬KW,每年產生粉煤灰約388萬噸,部分氧化鋁含量均在35%以上。
近年來,古烏蘭察布市市積極加大增量投入,以增量帶動存量,優化結構調整,冶金工業在生產規模、品種質量和技術裝備上都有了快速發展和提升,特別是進入“十二五”以來,冶金工業產品產量、工業增加值均實現穩步提高,在全市經濟總量中占有一定份額。
但是,受資金投入不足等方面的制約,全市冶金工業大多數為中小微企業,企業規模小,產業鏈條短,生產方式和經營方式仍屬于初級階段,同時由于裝備差、工藝技術落后只能進行冶煉初級加工,產品初級化,技術含量低,導致效益大量流失,企業發展后勁嚴重不足。為此,我市積極進行資源整合,實現全市資源統一配置,重點扶持和集中分配給有實力、有深加工產品的大企業集團,并按照市場經濟規律,積極推進企業之間以資源、市場和資本為紐帶的兼并重組。截至2013年底,全市擁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82戶,其中冶金工業76戶,全部冶金工業完成銷售收入127億元,工業增加值43億元,占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的13.6%。
堅持改造升級,延伸產業鏈條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技術持續改造升級,裝備水平不斷提高是冶金業保持良好態勢的必要條件。我市新建的采選企業均采用較大型高效、節能的浮選設備,金屬回收率大幅度提高,達到80%以上。
與利用高效節能的技術裝備同步,按照“關小上大”的原則,淘汰落后產能也在進行時。去年,我市淘汰6300KVA以下礦熱爐共42臺。其中以卓資縣成績最為突出,淘汰礦熱爐13臺,產能十多萬噸,約占總淘汰產能的30%。
同時,利用全市生產500萬噸鐵合金規模,我市大力發展特種鋼冶煉項目,加快調整組織結構、產品結構和裝備技術步伐,重點扶持豐鎮上海亞太特鋼集團100萬噸特種鋼項目、碩豐100萬噸特種鋼和化德中泰年產100萬噸特種鋼項目建設。這些項目的建設為我市打造成為自治區特種鋼生產基地奠定堅實的基礎。到2017年末,全市特種鋼項目產量將達到300萬噸的生產能力,完成銷售收入300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100億元。(烏蘭察布日報)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