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我認為對中國來說,2013年是很重要的一年,也就是說今年相當于是一個拐點。在過去的七八年中,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始終處于一種非常低位的爬行狀態,但未來的2013到2015年將是新能源汽車的提速發展期,到了2016年、2017年,新能源汽車將會進入爆發式增長期。”金沙江基金管理合伙人、董事總經理潘曉峰在2013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主題討論會中如此表示
今年9月中旬,新一輪新能源汽車推廣政策出臺,首批28個推廣應用城市名單也已于上月月底公布,未來三年,各地對新能源車的推廣數量約為30萬輛。如此來看,新能源汽車已行至市場化前夜的最后階段。
“現在跳進來做電動汽車應該是非常好的時機。對它來說,抗戰八年已經結束了,馬上要進入的是三年解放戰爭,我們已經看到曙光了。”潘曉峰以詼諧的話語形象地說明了自己對于新能源汽車發展前景的展望,“現在投資電動汽車的話,大家有機會成為享受紅利的‘離休干部’。”
政策導向保障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
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政策的驅動,尤其對于中國來說,政策的導向性十分明確。
據了解,第二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名單預計將于12月下旬公布,申報的數量有望達到20萬臺,而首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共28個)也已于上月月底獲批,申報推廣數量大約30萬臺(截止2015年底)。
另外,在新一輪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也引入了退出機制,達不到要求和目標的車企將“被退出”。國家從“推廣”和“退出”雙方面著手,共同促進新能源汽車在中國的發展。
“政策風就算刮起來了。”第一電動網CEO龐義成說,“截止到2015年底的未來兩年內,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和投放量可能會掀起一個過去三年到五年都沒有過的高潮,也許是20萬臺,也許是30萬臺。”
在江淮汽車前董事長左延安看來,他堅信這一輪的政策會對我國新能源汽車,尤其是電動汽車的持續發展,或者是加速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新能源汽車市場仍需良好產品支持
即使政府這只“有形的手”的驅動作用在中國汽車業的發展中占據重要的地位,但被稱為“無形的手”的市場的導向作用也是不可忽略的。
“我擔心的是什么呢?不是政策的問題,是沒有好的整車產品的問題。供應鏈基本能支持做一款放量的產品,關鍵是汽車廠能不能把你的市場定位準確,這是很最重要的。”左延安坦率的說出了自己的擔憂。
產銷量近2000萬的中國市場著實十分大,究竟什么樣的產品才能符合市場的定位?“我認為做的產品首先是要以市場為導向,而且要有自己核心的東西”,河北御捷車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立平向騰訊汽車表示。
在張立平看來,開發的車型首先要切合中國市場客戶的需求,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續航里程要好,性價比要高,只要這樣才能稱得上是一款好的產品,才能得到消費者的信賴。
“我覺得,如果能夠出現一些非常受市場歡迎的、價格能夠被接受的產品,可能還不止50萬輛。”左延安如是說。(來源: 騰訊汽車)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