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未來5年,中國進入工業化中期轉型調整期,資源需求增速放緩,同時西方國家金融危機,經濟增長乏力,資源需求不振。歷經十年勘察繁榮,主要礦產資源儲量增長顯著,產能增長明顯,隨著全球金融秩序治理,市場炒作將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資源價格將逐步回歸穩定合理。因而,全球資源需求增速趨于放緩,供需矛盾將有所緩解。
能源格局將發生重大調整,亞洲油氣供需矛盾最為突出。
全球已初步形成美洲、亞洲—中東、歐洲—前蘇聯三大區域油氣貿易圈以及供需一體、供需分離兩大體系。“三圈、兩系”將成為未來世界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博弈的焦點和平臺。
非常規油氣的利用將重繪全球能源版圖。非常規油氣的發現和大規模利用將改變全球油氣資源勘察方向和區域,也將改變世界油氣資源格局和供應格局;全球石油生產峰期將因非常規石油的開發而推遲。
美國將有能力在未來實現各類能源全部自給,并為其全球戰略提供充足的底氣。相反,巨大的油氣缺口,加之處于亞洲—中東矛盾沖突最為嚴重的供需分離體系中,中國未來能源安全仍將面臨嚴峻挑戰。
總體而言,全球重要礦產資源有保障,供需分離和市場壟斷是主要矛盾。
近10年來,全球鐵、鋁、銅、鉛、鋅、鎳等大部分資源儲量增長明顯,礦產資源有保障。資源壟斷不斷加劇,供需方分離的格局愈演愈烈。除傳統資源供應地外,西非和中亞將可能成為新的重要礦產資源供應地。
未來20年,中國仍是全球資源需求第一大國。繼中國之后,東盟和印度將成為重要礦產資源需求增長的主要拉動者,特別是東盟,其需求增長將快于印度。二者資源需求的快速增長,不僅在5~10年內與中國高位運行的鐵礦石需求相疊加,也與銅和鋁需求的快速增長相疊加,對中國境外資源供應形成一定的競爭壓力。未來以中國、日本、東盟和印度為主要需求方,以南美和澳大利亞為主要供應方的供需分離格局將愈演愈烈。(中國科學報)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test]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