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鐵合金網主辦的第21屆中國鐵合金國際會議定于2025年3月2日-4日在廈門市召開,
匯聚行業智慧,共謀發展力量,恭候您的到來!參會聯系:15343160065(微信同號)
中國鐵合金網: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徐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徐州淮海國際港務區管委會,市各委辦局(公司),市各直屬單位:
《徐州市焦化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實施方案》已經市政府研究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抓好貫徹執行。
徐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4年12月24日
(此件公開發布)
徐州市焦化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實施方案
為持續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進一步提升全市焦化行業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水平,高質量推進焦化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助力區域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結合徐州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源頭防控、過程管控和末端治理相結合,全面推進我市焦化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和評估監測,提升全流程、全過程大氣污染治理水平,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到2025年底,全市焦化企業基本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和清潔生產改造;到2027年底,全市焦化企業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和評估監測。
二、指標要求
焦化企業超低排放是指所有生產環節(包括備煤、煉焦、熄焦、焦處理、煤氣凈化、化學產品深加工等,以及物料產品儲存運輸)的大氣污染物有組織排放、無組織排放,以及運輸過程、監測監控達到超低排放要求。
三、重點任務
(一)有序實施超低排放
各相關縣(市、區)按照超低排放改造方案的總體要求,把握好節奏和力度,高質量推進實施焦化企業超低排放改造和評估監測。要加強對企業服務和指導,幫助企業合理選擇改造技術路線,協調解決清潔運輸等重大事項。
企業應因廠制宜選擇成熟適用的環保技術,除塵可采用高效電除塵、袋式除塵、電袋復合除塵等技術,脫硫可采用干法脫硫、復合脫硫等技術,脫硝可采用選擇性非催化還原(SNCR)、選擇性催化還原(SCR)、SNCR—SCR聯合脫硝、活性焦等技術。強化源頭控制,焦爐可采用分段(多段)燃燒、爐內廢氣循環、單孔炭化室壓力調節、負壓裝煤等源頭控制措施。推動取消煙氣旁路,確因安全生產需要保留的,在非緊急情況下關閉并鉛封,通過安裝自動監測設備、流量計等方式加強監管。鼓勵在旁路設置感應式閥門,將閥門開啟狀態、開度等信號接入中控系統,并保存歷史記錄。
無組織排放控制應采用密閉、封閉等有效治理措施,按照“應收盡收”原則合理配置廢氣收集設施,優化收集風量。鼓勵采用全封閉機械化料場、筒倉、圓庫等物料儲存方式。優化工藝流程,減少轉運環節,降低物料落差,縮短運輸距離。焦爐采取正壓密封、磚縫灌漿、陶瓷焊補等源頭控制措施減少爐墻串漏。半焦爐裝煤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煤氣外溢,鼓勵余熱利用。各類儲罐(槽、池)以及有機液體裝載點位收集的高濃度VOCs廢氣接入壓力平衡系統或燃燒處理;脫硫再生、硫銨結晶、硫黃(膏)生產、脫硫廢液提鹽、焦油渣干化、生產廢水處理、化學品深加工等設施或車間收集的低廢氣濃度VOCs廢氣采用高效(組合)工藝處理,鼓勵作為助燃風引入燃燒裝置;鼓勵焦油渣通過離心干化等方式減量處理后直接進入配煤等其他環節。
加強清潔運輸改造,鼓勵和支持企業通過新建或利用已有鐵路專用線、打通與主干線連接等方式,有效增加鐵路運力;對短距離和廠內運輸物料的,采用封閉式的管道、管狀帶式輸送機、皮帶通廊等方式運輸。企業應配備專職人員加強運輸管理,建設門禁和視頻監控系統,建立進出廠運輸車輛、廠內運輸車輛、非道路移動機械電子臺賬,廠內運輸車輛及非道路移動機械優先使用新能源。
(二)統籌推進減污降碳
鼓勵焦化企業在超低排放改造時統籌開展減污降碳和清潔生產改造,積極探索污染物和溫室氣體協同控制工藝技術。鼓勵企業優先采用清潔低碳運輸方式,打造綠色供應鏈。
引導焦化產業鏈向下游高附加值精細化工產品延伸。鼓勵管式爐采用蒸汽加熱或電加熱替代煤氣加熱,推廣應用上升管余熱回收、循環氨水及初冷器余熱回收等減污降碳技術。開展節能降碳技術改造,推動高效蒸餾、熱泵等先進節能工藝技術應用,現有焦化企業需在規定時限內達到煤炭清潔利用能效基準水平以上,力爭達到標桿水平。采取焦爐煤氣高效綜合利用措施,加強煤氣管網生產調度管理,提高煤氣利用率。推廣焦爐煤氣脫硫廢液提鹽、制酸等高效資源化利用技術,解決廢棄物污染問題。
(三)提升環境管理水平
建立健全企業環保管理機構,設置環保專職人員。建立企業環保設施檢修與維護、環境監測、環保監督與考核、環保應急預案等管理制度。按照排污許可技術規范要求,規范、準確、完整記錄環境管理臺賬,如實反映生產設施、污染治理設施運行情況。
加強超低排放運行管理。焦化企業應強化熱工調節,保持生產穩定;建立定期巡檢工作機制,加強爐門清理與泄漏修復管理,根據產塵點距離合理設置捕集裝置;加強生產組織管理和設備維護,降低推焦除塵風機、焦爐煙囪風機和煤氣鼓風機等事故檢修頻次,減少非正常工況污染物排放;規范開展設備與管線組件泄漏檢測與修復(LDAR),提高動靜密封點精細化管理水平;加強全廠一體化環境管控平臺數據動態分析和預警應用。
四、政策措施
(一)加大專項資金獎補。積極爭取中央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和省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資金對我市焦化企業超低排放改造項目的支持,按規定申報專項資金補助。鼓勵銀行機構給予企業信貸支持用于超低排放改造,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債券進行直接融資,募集資金用于超低排放改造等領域。
(二)實行差異化環保管理。充分發揮標桿企業引領示范作用,對已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并公示的焦化企業,可以開展A級績效評級工作,納入重污染天氣應急管控豁免名單、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優先支持企業評選綠色領軍企業和安排補助資金。對未按時限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焦化企業,重污染天氣預警期間嚴格按照要求落實應急減排措施,加大執法監管力度。
五、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加強對地方工作指導,及時協調解決推進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各相關縣(市、區)在前期工作推進基礎上,制定本地焦化企業超低排放改造計劃,細化目標任務,明確完成時間,于2025年1月底前報送至市生態環境局、工信局。
(二)強化評估監測。企業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并連續穩定運行一個月后,可自行或委托有資質的監測機構和有能力的技術機構,嚴格按照指標要求和相關技術文件開展評估監測。企業穩定達到超低排放要求的,將評估監測報告經屬地生態環境、工信等部門把關,市級生態環境、工信等部門初審后,報送至部省相關部門,按照要求開展公示,接受全社會監督。
(三)強化監督管理。各相關縣(市、區)要做好日常監督和執法檢查,對超標排放企業、未按證排污企業以及偷排偷放、弄虛作假、擅自停運環保設施等違法行為依法依規處罰。對已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建立動態監督管理臺賬,依托遠程監控、大數據分析等開展非現場監管。
來源: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 [責任編輯:Alakay]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