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作為中國唯一與東盟陸海相連的省區,廣西深挖開放優勢,錨定戰略定位,與東盟國家交往日益密切,雙邊貿易規模快速壯大,東盟已連續24年成為廣西第一大貿易伙伴。
當前,廣西已建立覆蓋交通、貿易等40多個領域的中國—東盟合作機制,穩步推進跨境產業鏈供應鏈融合發展,為構建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硬聯通”日漸完善
10月清晨,位于中越邊境的廣西憑祥友誼關口岸一派繁忙。這個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南疆門戶,如今已成為我國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有力見證——
一輛輛從越南入境、滿載農產品的貨車駛入口岸。“來自東南亞的水果入境后會制成果脯等產品,銷往國內連鎖商超以及出口多個國家和地區。”廣西寧明清和果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華源說。
一輛輛裝滿零部件、駛向越南的貨車絡繹不絕。憑祥三諾數字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張明元指著地圖告訴記者,企業制造的電子元件只需三四個小時就能出口送達位于越南的組裝工廠。
作為通往東盟國家最便捷的陸路通道之一,近年來,友誼關口岸不斷探索推進通關便利化改革,創新開展“一站式”通關服務,持續提升口岸通關效率。
不久前,位于廣西憑祥市的中越智慧口岸(友誼關—友誼)項目建設進入沖刺階段。“項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借助自動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等技術手段,口岸通關可24小時‘不打烊’‘零等待’,極大提升通關效率。”項目承建方廣西路橋集團中越友誼關智慧口岸項目常務副經理陳斌說。
從全國首個跨境智慧口岸項目,到通江達海的平陸運河……近年來一系列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的加速推進,正構建起一張覆蓋海陸空的立體交通網絡,為廣西與東盟乃至全球的經貿往來鋪設了一條條“高速路”。
北部灣畔,巨型橋吊在自動化技術控制下精準裝卸貨物。不遠處,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汽笛陣陣。在這里,各式各樣的貨物南來北往、出山入海。
回想以前,廣西沿海鐵路公司運營部副主任宋世軍感慨地表示,欽州港東站原本只是欽州保稅港區的配套設施,貨運量很小,一周只有一兩列貨運列車發出。
2017年9月,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前身——南向通道海鐵聯運常態化班列(廣西北部灣港—重慶)首次實現雙向對開。自此,西部陸海新通道從線到網,北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南連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協同銜接長江經濟帶,成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依托西部陸海新通道,更多資源要素高效流動,“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產品得以快捷地進入中國市場,我國西部地區企業更加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
在南寧吳圩國際機場貨場,口岸出口貨物已實現1小時內通關。“以南寧為起點的世紀工程平陸運河建成后,將成為中國西南地區運距最短、最經濟、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南寧市有關負責人介紹。
直通中越邊境的南憑高鐵崇左至憑祥段建設如火如荼,預計2025年實現通車;西部陸海新通道重要節點貴州黃桶至廣西百色鐵路建設穩步推進,預計2028年建成通車……“鋼鐵絲帶”越織越密。
“軟聯通”加快推進
隨著自貿試驗區、中國—東盟產業合作區等建設向縱深推進,廣西以國內國際雙循環市場經營便利地建設為抓手,加快打造面向東盟的制度型開放前沿,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
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成立于2019年,涵蓋南寧、欽州港、崇左三個片區,是面向東盟的開放前沿和窗口。近年來,廣西深入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不斷放大開放平臺優勢和改革創新溢出效應,加快打造跨境產業鏈供應鏈服務的集成創新地。
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南寧片區管理委員會負責人介紹,南寧片區在廣西三個自貿試驗片區中率先設立《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服務中心,打造促進服務RCEP成員國的雙向經貿投資、科技創新、產業協作綜合性服務窗口,服務企業近400家。
同時,南寧片區聯合海關等部門,加快推進中國—東盟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評議基地建設。今年1至5月,邕州海關共簽發RCEP原產地證書300余份,簽證金額約1.3萬億元。
一項項改革舉措,讓市場經營的便利程度持續提升,跨境跨區域產業合作更加深入,也讓企業切實感受到改革帶來的紅利。
廣西竣壹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是廣西首家邊境落地水果加工規模企業,于2020年落戶崇左片區。“自貿區在貿易便利化、金融創新等方面的政策,為企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成本優勢。”公司副總經理沈戊陽說,公司利用東南亞與國內錯峰上市的水果,在本地進行深加工,增強了產品市場競爭力。
不斷完善跨境金融基礎設施、持續升級跨境金融產品和服務……2018年以來,廣西積極推進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建設,一個更加開放、高效且充滿活力的金融體系,正為中國與東盟之間的經貿往來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位于南寧市五象新區的中國—東盟金融城,560家金融機構和企業在此匯聚,這一數字約是2018年底的27倍。
2019年落戶金融城的中銀香港東南亞業務營運中心,日均業務量已從初創期的2萬筆提升至當前的15萬筆,為區域內資金往來、投融資合作、一體化發展提供重要便利。
“依托中銀香港打造區域化銀行旗艦,能夠在東盟地區提供商業銀行、直接投資、證券、保險、托管、資產管理、航空租賃等一攬子綜合化金融服務。”中國銀行副行長蔡釗說。
隨著中國—東盟產業合作不斷深化,對標準體系提出了更高要求。廣西積極作為,不斷深化與東盟在產業標準、知識產權、人才培育等方面開放銜接。
2024年以來,廣西推動與東盟國家互換電動汽車重點標準清單282項、轉化應用中國標準32項。其中,上汽通用五菱結合國內新能源推廣經驗,積極參與印尼新能源政策討論,推動充電樁標準進入印尼標準法規體系,并將小型新能源汽車設計制造、質量管理等標準同步引入印尼。
產業鏈供應鏈加速融合
在今年9月舉辦的中國—東盟博覽會上,上汽通用五菱品牌旗下首款概念車“東盟之光”驚艷亮相。公司品牌與傳播總經理周钘說,這款車命名為“東盟之光”,展現了公司持續助力推動東盟國家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決心。
從“產品出海”到“產業鏈出海”,2017年建立印尼基地的上汽通用五菱,如今已深度嵌入印尼新能源汽車產業。截至今年,上汽通用五菱在印尼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占有率已連續3年位于首位。
隨著“一區兩地一園一通道”建設加快推進,廣西區位優勢和政策優勢越發凸顯。一方面,依托一系列開放平臺,廣西企業加速“走出去”;另一方面,廣西大力“引進來”,加速構建跨境產業體系。
在廣西金桂漿紙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化機漿生產線和高檔白卡紙生產線高速運轉,大卷白卡紙被機器分切成小紙卷,源源不斷地被傳送出來。這些白卡紙將發往泰國、越南、馬來西亞、阿聯酋等東南亞和中東國家,廣泛用于藥品、日用品、化妝品等產品包裝。
“公司從東盟國家進口木漿、淀粉、木片等原材料,借助RCEP的區域累積原產地規則,企業可優化供應鏈、降低采購成本,進而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公司關務經理周菊說,2023年公司出口RCEP國家總額達1.2億美元,占總出口額29%。
在廣西沿邊臨港產業園區和中國—東盟產業合作區,“兩國雙園”項目、跨國多棲企業加速聚集。
中馬欽州產業園建成中國—東盟首條燕窩跨境產業鏈,年加工毛燕能力達500噸,年產值超過100億元,馬來西亞毛燕實現輸華常態化;由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與廣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馬中關丹產業園大馬聯合鋼鐵一期全面投產,填補整個東盟地區的H型鋼生產線空白。
隨著中國和東盟產業互補性越來越強,更多企業在廣西與東盟間開啟“雙向奔赴”,越來越多的“廣西制造”成功打入東盟等國際市場。
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書記、廳長王永超介紹,廣西結合區位、資源和產業基礎,主動承接粵港澳大灣區、長江經濟帶等地區面向東盟的產業轉移,積極構建以汽車、電子信息、高端金屬新材料、化工新材料等優勢產業為重點,機械、食品等特色產業為輔的“4+N”跨區域跨境產業鏈供應鏈。
近3年來,廣西累計引進華誼化工、青山瑞浦、中偉新材料等龍頭企業160多家。當前,廣西已形成“大灣區研發設計+廣西制造+東盟組裝及市場”、“東盟原材料+廣西制造+全球市場”等一批特色跨區域產業鏈合作模式。
中間品進出口數據是衡量產業鏈供應鏈融合水平的重要指標。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對東盟中間品進出口已由2004年的6053.2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4.08萬億元。今年前8個月,集成電路、平板顯示模組、計算機零附件、音視頻零件等電子信息產品中間品進出口均呈兩位數增長。
來源:經濟參考報
- [責任編輯:Alakay]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