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
陜西省生態環境廳9月5日發文批復了府谷縣龍德源鐵合金(集團)有限責任公司3×45000kVA硅鐵礦熱爐及余熱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陜環評批復〔2024〕28號)
一、項目概況
府谷縣龍德源鐵合金(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擬將榆林市天龍鎂業有限責任公司、榆林市萬源鎂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府谷縣億德鎂合金有限責任公司、府谷縣惠源鐵合金有限責任公司、府谷縣和順源硅鎂合金有限公司和府谷縣府興工貿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現有的7臺12500 千伏安硅鐵爐和2臺 6300 千伏安硅鐵爐整合為3臺45000千伏安硅鐵爐配套1× 15 兆瓦余熱發電設施。
擬建項目位于府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清水川產業園,采用半封閉矮煙罩式礦熱爐,以硅石、蘭炭、鐵質原料(氧化皮)等為原料,通過電加熱進行熔煉生成硅鐵合金,然后澆鑄成型、精整后包裝外售,采用硅微粉加密系統對硅微粉進行加密處理后作為副產品外售。項目建成后主要生產75#硅鐵產品,年產硅鐵120000噸,副產硅微粉13348.91噸/年,余熱發電系統年發電8208.49 萬千瓦時。
總投資為35000萬元,其中環保投資1846萬元,占總投資的5.27%。項目勞動定員400人,年工作330 天。
經審查,在全面落實環境影響報告書提出的各項生態環境保 護和污染防治措施的情況下,項目建設對環境的不利影響可得到 緩解和控制,陜西省生態環境廳原則同意該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總體結論和各項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二、項目建設和運營管理中應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 一)加強施工期的環境管理。應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施工揚塵、廢水、噪聲和固體廢物對環境的影響,確保各類污染物達標 排放。
(二)嚴格落實各項大氣污染防治措施,確保污染物達標排 放。本項目廢氣主要包括:硅鐵爐煙氣、出鐵口廢氣、配料廢氣、澆鑄工段廢氣、食堂油煙等。其中,3 臺 45000 千伏安硅鐵礦熱爐,每臺硅鐵礦熱爐配套1套煙氣處理系統和1根排氣筒(高度50 米),煙氣處理系統均采用旋風除塵器+布袋除塵器的二級除塵工藝;出鐵口廢氣和澆鑄工段廢氣經集氣罩收集后分別匯入到對應的硅鐵礦熱爐煙氣處理系統;原料庫采用封閉庫房,配套水霧噴淋除塵設施,原料采用封閉的膠帶運輸機進行輸送,在原料轉運和配料產塵點處設置集氣罩,廢氣收集后采用布袋除塵器進行處理,設有1根排氣筒(高度20米);硅鐵爐煙氣、配料廢氣、澆鑄廢氣經處理后,顆粒物排放濃度應滿足《鐵合金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28666-2012)表5中的標準限值要求,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濃度應滿足參照執行的環大氣〔2019〕56 號中重點區域排放限值要求。食堂油煙排放濃度應滿足《飲食業油煙排放標準(試行)》(GB18483-2001)中的標準限值要求。
(三 )嚴格落實項目生產廢水全部回用不外排。生產廢水主要包括循環冷卻系統排水、純水制備系統排水和余熱鍋爐排污水;其中,余熱鍋爐排污水收集后應回用于循環冷卻水系統補水,循環冷卻水系統排水和純水制備系統排水收集后應回用于道路 及料棚灑水抑塵等,不外排;余熱鍋爐排污水應滿足《工業循環冷卻水處理設計規范》(GB50050-2017) 中間冷開式系統循環冷 卻水水質指標要求。生活廢水應經廠區隔油池和化糞池預處理達 標后排入清水川產業園生活污水處理站處理。
(四 )嚴格落實固體廢物處理措施。應嚴格按照《危險廢物 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23),規范建設危險廢物貯存場所。固體廢物主要包括爐渣、除塵器收塵、精整渣、廢礦物油類、礦熱爐廢耐火磚、澆鑄過程廢錠模、生活垃圾等。爐渣、配料系 統除塵器收塵、精整工段產生的精整渣等均屬于一般固廢,應收集后外售綜合利用;硅鐵爐廢氣除塵系統收塵主要成分是硅微粉,應經加密系統加密后作為副產品外售;礦熱爐廢耐火磚(不含鉻)應送固廢填埋場處理;澆鑄過程廢錠模外售物資回收公司利用;生活垃圾應分類收集后交園區環衛部門清運處置。廢變壓器油、液壓油以及機械設備維修產生的廢潤滑油、廢機油等屬于 危險廢物,應定期交有資質單位處置。
(五)廠界噪聲貢獻值應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 標準》(GB 12348-2008)3 類標準要求,鍋爐排氣偶發噪聲應滿足“夜間偶發噪聲的最大聲級超過限制的幅度不得高于15 dB(A)”的要求。
(六 )加強環境應急管理。應編制環境應急預案,并按規定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備案;需儲備環境應急裝備和物資;定期開 展應急演練。
(七 )按照分區防滲要求加強地下水及土壤污染防治,應制 定并落實年度地下水、土壤自行監測方案,設置和維護監測設施, 按要求開展自行監測,要加強自行監測全過程管理,制定自行監測方案,強化現場監測質量管理,完善原始監測記錄,保存完整 的現場監測活動真實性相關材料。
(八)擬整合6家企業現有的7臺12500千伏安硅鐵爐和2臺 6300千伏安硅鐵爐在完成關停拆除工作后,項目方可建成投產。
三、項目建設必須嚴格執行環境保護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 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的環境保護“ 三同時”制度,落實 各項生態環境保護措施。項目建成后,應當在實際排污行為發生之前,辦理排污許可手續,必須按規定程序進行竣工環境保護驗收。
四、建設單位是建設項目選址、建設、運營全過程落實環境保護措施、公開環境信息的主體,你公司應按照《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信息公開機制方案》等要求依法依規公開建設項目環評信息,暢通公眾參與和社會監督渠道,保障可能受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的公眾的環境權益。
五、環境影響報告書經批準后,項目的性質、規模、地點、采用的生產工藝或者污染防治、防止生態破壞的措施發生重大變 動的,應當重新報批該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自環境影響報告書批復文件批準之日起,如超過五年決定項目開工建設的,環境影響報告書應當報我廳重新審核。
六、按照《建設項目環境保護事中事后監督管理辦法(試行)》要求,榆林市生態環境局及府谷分局負責該項目的事中事后監督管理。你公司在接到本批復后20個工作日內,將批準后的環境影響報告書分別送上述生態環境部門,并按規定接受各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的監督檢查。
來源:陜西省生態環境廳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kangmingfei]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