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9月2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長、中國礦產資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姚林在第十三屆中國國際鋼鐵大會上表示,綠色低碳是鋼鐵行業轉型升級的主要方向,科技創新是鋼鐵綠色低碳轉型的必由之路。
姚林認為,近年來資源和環境兩大約束迫使中國鋼鐵工業快速轉型,而鋼鐵工業轉型本質上就是綠色轉型。為推動中國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提出了“1231”行業發展目標和“232”重點工作推進體系。其中“1231”中的“2”即堅持綠色低碳發展、智能制造兩大發展主題;“232”中的“3”即持續推進“超低排放”“極致能效”“數字化轉型”三大改造工程。
緊扣綠色低碳這一鋼鐵行業發展主題,中國鋼鐵企業持續推進超低排放改造工程,積極實施極致能效工程,取得較大進展。截至2024年6月底,共有140家鋼鐵企業超過6億噸粗鋼產能完成或部分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和評估監測公示;改造涉及企業噸鋼平均投資約為466.36元,噸鋼平均環保運行成本約為226.45元。2024年上半年,重點企業節能投資占比為7.0%,同比提高0.9%。
中鋼協統計數據表明,2024年上半年,重點統計會員企業總能耗同比下降1.8%,噸鋼綜合能耗同比下降0.16%,噸鋼可比能耗以及燒結、球團、煉鐵、煉鋼、軋鋼等主要工序能耗均呈下降趨勢。姚林表示,按傳統規律,當鋼鐵生產無法滿負荷時,能效是難以保持原有水平,噸鋼能耗本應上升。在此情景下,能耗不升反降的統計信息體現了極致能效工程、能效標桿行動的真實效果。
姚林介紹,超低排放改造的工作目標為:到2025年,重點區域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改造基本完成,全國力爭80%以上產能完成改造。極致能效的工作目標為:到2025年,鋼鐵行業煉鐵、煉鋼工序能效標桿(先進)水平以上產能比例達到30%,能效基準水平以下產能基本清零,行業節能降碳效果顯著,綠色低碳發展能力大幅提高。
姚林表示,科技創新是鋼鐵綠色低碳轉型的必由之路。應構建完善的綠色低碳科技創新體系和創新生態圈,充分發揮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作用,重點突破基于物質流能量流協同的能源優化調度、基于工業互聯網的智能排產與資源協同優化、基于大數據的全流程質量分析與優化等技術,構建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智能制造體系。此外,推動綠色低碳共性關鍵核心技術創新。系統梳理各領域需要重點突破的關鍵共性核心綠色低碳技術,以及跨行業的低碳耦合集成技術,制定技術發展路線圖。
“技術創新的投入是必須的,最經濟可靠的辦法就是協同創新。”姚林表示,對于基礎性共性課題,應采用全球鋼鐵行業甚至是鋼鐵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研發的方式,成立由大企業牽頭、中小企業合作、政府產業基金和科研院所一起參與的新型研發平臺,努力實現生態圈共贏。
“在這樣的體制下,需要資金,大家同擔風險;有了成果,大家共同受益。”姚林說。實現鋼鐵業的綠色低碳轉型還需做好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協同,努力發展以鋼鐵為紐帶的綠色價值鏈。鋼鐵行業要深度參與下游行業中,實現供給側和需求側協同。
“例如,鋼鐵業如何參與建筑產業工業化綠色化轉型中去,用綠色鋼材去替代其他的材料,構建下游產業新業態?這對鋼鐵業而言,既是約束,又是機會。”姚林表示,鋼鐵業要支撐、要參與、要促進建筑產業的工業化轉型,擴大裝配式鋼結構應用,特別是住宅和專用設施的鋼結構化。
姚林表示,應著力構建并深度融入跨國產業鏈,提升產業鏈協同創新的能力。支持國內高附加值鋼鐵產品出口,鼓勵鋼鐵企業在全球范圍內發展與下游領先企業長期合作,這也是企業持續推進技術創新的重要動力來源。
來源:上海證券報
- [責任編輯:Alakay]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