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鐵合金網:
在全球氣候變化的嚴峻形勢下,鋼鐵行業作為碳排放的重要源頭,正面臨巨大的轉型挑戰。2023年,歐盟和英國政府相繼宣布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覆蓋鋼鐵、氫氣和電力等行業,同時中國寶武首套百萬噸級氫基豎爐的成功點火,共同揭示了我國鋼鐵行業在低碳發展內生動力和碳關稅外部壓力的雙重驅動下,正在向綠色低碳的未來變革邁進。
2023年5月17日,歐盟理事會通過了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該機制將于2026年開始正式征收“碳關稅”。這標志著全球首個“碳關稅”已進入實質性實施階段。12月18日,英國政府也宣布將從2027年開始實施英國版的CBAM,初步涵蓋的產品大類包括鋁、水泥、陶瓷、化肥、玻璃、氫氣和鋼鐵。
2023年12月23日,中國寶武首套百萬噸級氫基豎爐點火投產,這不僅是寶武集團在低碳轉型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更是標志著以寶武為代表的中國鋼鐵工業已經開啟探索零碳綠色轉型發展的嶄新篇章。
一、碳關稅:鋼鐵行業的外部壓力
(一)什么是碳關稅
歐盟的碳邊境調節機制是對碳排放量不符合歐盟標準的進口商品征收關稅,主要包括針對部分境外高排放產品征收的進口關稅,以及對境外高排放、承擔排放成本但低于歐盟碳市場價格的企業按差額征收的跨境稅,以此來消除歐盟境內企業和境外企業在碳減排方面的成本差異,從而降低歐盟企業與發展中國家企業在碳排放成本上的不對等,這將削弱發展中國家企業在產品價格上的比較優勢,進而降低發展中國家的出口競爭力。
歐盟的碳邊境調節機制主要內容如下:
1)免費配額。歐盟理事會設置的過渡期為2023-2025年。在過渡期內,碳聯邦制覆蓋行業的免費排放額度保持不變。過渡期結束后,歐盟將逐年降低免費排放額度,直至2034年完全取消碳聯邦制覆蓋部門的免費排放額度。
2)清繳方式。CBAM 費用清繳由歐盟設立統一的執行機構負責,并且歐盟進口商需向該執行機構申請獲得 CBAM 征收范圍內產品的進口申報資格,經批準后成為“授權申報人”(注冊進口商)才能進口相關產品。
3)清繳時間:CBAM 并不在產品進口環節逐筆征收,而是在第二年的 1-5月期間統一結算。
4)CBAM稅費計算方式。CBAM稅費= CBAM憑證數量×CBAM憑證價格=(產品碳排放量-歐盟同類產品企業獲得的免費排放額度)×(EU ETS碳價-出口國碳價)
(二)對我國鋼鐵行業有什么影響
1)碳關稅的實施會提高我國鋼鐵出口成本,但對競爭力影響有限
根據歐盟CBAM稅費計算方法,可以對我國出口歐盟鋼鐵產品碳稅進行初步估算。我國2022年出口到歐盟和英國的鋼材產品量(即405萬噸)和2023年歐盟碳市場的平均碳價(即83.6歐元/噸),根據世界鋼協全球鋼鐵碳排放強度最新數據,當前我國鋼鐵行業碳排放強度平均值約為2.15噸二氧化碳/噸鋼,歐盟鋼鐵行業碳排放強度平均值約為1.68噸二氧化碳/噸鋼,基于以上數據,假設2026年歐盟以其平均碳排放強度為基準征收CBAM稅費,且不考慮我國鋼鐵行業納入碳市場的影響,對碳關稅進行初步估算。則我國鋼鐵產品將被征收近42.8歐元/噸稅費,較歐盟本土鋼鐵產品高出38歐元/噸。隨著免費配額逐漸取消,噸鋼產品被征收稅費也將隨之增加。到2034年,噸鋼稅費達到179.8歐元/噸,總稅額達到7.3億歐元。
但事實上,到2026年歐盟正式征收碳關稅時,我國出口鋼鐵產品的碳排放強度并不一定高于歐盟同類產品。以寶鋼為例,其碳排放強度低于歐洲AM集團、蒂森克虜伯等公司,因此寶鋼出口到歐洲的鋼鐵產品所繳納的碳關稅比AM集團等公司更低,更具競爭力。
2)碳關稅長期影響不斷擴大,將推動我國氫基直接還原發展
短期來看,碳關稅實施只影響我國出口歐盟及英國約400萬噸鋼鐵產品,但長期來看,美國及日韓等國在條件成熟時也必然會提出碳關稅,屆時將影響超1000萬噸以上的鋼鐵產品出口,涉及金額達150億美元。因此,我國鋼鐵行業需要做好準備,應對未來更大規模的碳關稅。
碳關稅的實施,將給我國鋼鐵出口帶來一定的壓力,但同時也為我國氫基直接還原技術的發展提供重要機遇。作為一種低碳、環保的煉鐵工藝,氫基直接還原可以大幅降低鋼鐵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符合碳關稅的要求。我國目前僅有不到200萬噸氫基直接還原產能,預計到2034年,在碳成本的支撐下,氫基直接還原產能將達到1000萬噸以上。

二、我國鋼鐵行業需如何應對
(一)國家層面
1)推進鋼鐵行業納入碳交易市場,實施“碳出境稅”
從歐盟CBAM稅費計算構成可以看出,影響我國向歐盟出口鋼鐵稅費額的有兩個因素,一是我國出口的鋼鐵產品碳排放量與歐盟同類產品獲得免費配額的差值,隨著免費配額的逐年取消,碳稅是無法避免的;二是歐盟碳交易市場碳價與中國碳價的差額,意味著存在碳稅是在我國繳納還是向歐盟繳納的問題。到2026年,如果我國鋼鐵行業仍然未被納入碳交易市場,意味著我國向歐盟出口鋼鐵產品的碳稅將全額向歐盟繳納。到2034年,向歐盟出口400萬噸鋼鐵產品約7億歐元的碳稅,如果美國、日韓等其他發達國家也推出CBAM,則碳稅費總額可達17.4億歐元。
因此,建議在2025年前將鋼鐵行業納入碳交易市場,或者對向實施CBAM的國家和地區出口鋼鐵產品時,以目的國碳價與我國碳價差征收“碳出境稅”,將碳稅全額留在國內。這要求我國盡快建立和完善全國碳定價機制,實現對碳排放數據的核查,支持我國在碳關稅國際談判中爭取更有利的競爭位置。
2)設立鋼鐵低碳發展支持基金,加強低碳政策資金支持力度
建議到2026年前,以我國鋼鐵“碳出境稅”為基礎,設立鋼鐵低碳發展基金,形成以高碳稅費促低碳產業的發展模式,為鋼鐵企業提供資金支持:一是聚焦綠色低碳冶金工藝技術,鼓勵頭部企業在低碳冶金領域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低碳冶金工藝技術探索和重大創新實踐,支撐低碳冶金技術進步和行業轉型升級;二是助力企業開展國際合作,與國際先進鋼鐵企業共同研發低碳技術、交流管理經驗,提升企業在國際市場的地位和影響力。
(二)企業層面
1) 沿海布局氫冶金(廢鋼)+電爐鋼+海上風電發展模式
我國雖然有近1億噸的電爐鋼產量,但目前具備發展低碳技術且有競爭力的企業不多。西北地區雖然風光電資源充裕,但是深入內陸,不利于提高國際競爭力。因此,建議企業布局沿海電爐鋼+海上風電的發展模式,可以實現新能源和鋼鐵產業的互補與協同。沿海地區擁有豐富的風能資源,一是可以為電爐鋼提供穩定的綠色電力供應,二是進一步可發展海水制氫,實現綠色氫冶金,有效降低碳排放,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截至2023年9月底,我國海上風電裝機規模達3189萬千瓦,居全球首位。然而,目前海上風電與鋼鐵行業間協同發展的程度較低,其中必定面臨著一定的機遇和挑戰。據了解,已經有海上風電企業在尋求與鋼鐵等下游行業公司的協同發展,但進度緩慢,建議兩行業間設立協同發展交流平臺,共促技術創新,政策支持和產業合作。
2)布局國際綠色低碳鋼鐵產能
隨著“一帶一路”合作倡議推進,近年來我國鋼鐵企業“走出去”的步伐迅速加快,以東南亞、中東、非洲以及東歐為目標區域的海外鋼鐵項目投資加速推進。全球鋼鐵工業區域性發展的不平衡,恰好能與我國鋼鐵工業進入減量時代形成有效互補。布局國際綠色低碳鋼鐵產能,不但可以整合和高效利用全球資源,還可通過產品全球配置,擴大國際鋼材市場規模和影響力。這對于化解貿易摩擦、推動企業自身發展以及促進我國鋼鐵工業轉型升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因此,有能力的企業應把握住當前布局國際綠色低碳鋼鐵產能的先發優勢,重點可關注中東地區海灣國家,該地區擁有豐富的天然氣資源和優質的風光電資源,可為綠鋼生產提供經濟清潔能源。工藝流程可考慮MIDREX H2 或者HYL/ENERGIRON 這類消費能源可從天然氣過渡到氫氣的直接還原工藝,配套電爐生產,以應對不同發展時期對低碳發展的要求。目前巴西淡水河谷、中國寶武等企業已相繼在中東布局。據了解,已經有企業在關注中東局勢,伺機而動,然而中東地區各國政治經濟環境、產業配套基礎等差異較大,投資前企業一定要做好充分前期調研,了解市場情況、競爭態勢、潛在風險等。
(鄭常樂 張光明 于治民)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kangmingfei]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