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進一步改善全區環境空氣質量,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的環境空氣質量年度約束性指標任務,廣西制定《廣西2022-2023年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行動方案》,相關要點信息整理如下:
總體要求
一、實施時間
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
二、攻堅目標
1、2022年,自治區完成國家下達的環境空氣質量年度約束性指標任務,各設區市完成自治區下達的年度約束性指標任務。
2、2023年1-3月,各設區市城市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具體指標以及改、善目標見附表。
重點任務
1
工業污染深度治理
推進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嚴格貫徹生態環境部等5部委《關于推進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的意見》(環大氣〔2019〕35號)要求,2022年底前各地完成年度長流程鋼鐵超低排放改造任務。
柳州市繼續推動廣西柳州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有序實施有組織排放改造和監測監控系統改造;
北海市完成廣西北港新材料有限公司燒結機頭煙氣脫硝超低排放改造項目并投入運行;
防城港市完成廣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有組織排放改造、清潔運輸改造和物料堆場無組織排放改造;
貴港市完成廣西貴港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有組織排放改造。
持續推進65蒸噸及以上燃煤和生物質鍋爐的自備燃煤電廠實施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持續推進工業爐窯大氣污染綜合整治。以煤、石油焦、渣油、重油等為燃料的工業爐窯為重點,推動燃料清潔化、低碳化替代或工廠余熱利用、電廠熱力等替代。
全面加強無組織排放治理,生產工藝產塵點(裝置)采取密閉、封閉或設置集氣罩等措施,粉狀物采取密閉、封閉等方式儲存和運輸。扎實推進揮發性有機物治理。針對排查出的揮發性有機物(VOCs)治理突出問題,指導企業制定整改方案,明確具體措施、完成時限和責任人,形成并動態更新VOCs排查清單和整治臺賬,2022年底前完成整改。
重點推進南寧、柳州、貴港、玉林市汽車整車制造、汽車零部件加工、工業涂裝等行業,北海、欽州、百色市石油和化工等行業,防城港市焦化、工業涂裝等行業VOCs綜合治理,落實VOCs年產生量大于10噸的重點監管企業“一企一策”綜合治理,確保企業穩定達標排放。
2
全面開展移動源排放治理監管
以柴油貨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為監管重點,持續深入打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利用全區機動車環境監管執法平臺,生態環境、公安交管、交通運輸部門聯動,強化排放超標車輛監管。加大抽查抽測力度,針對貨運場(站)、碼頭、物流園區、客運站等大宗物料生產運輸場的柴油貨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完成一次入戶檢查。利用機動車道路遙感監測、排放檢驗機構聯網、重型柴油車遠程排放監控以及路檢路查和入戶監督抽測等方法,對柴油車開展全天候、全方位的排放監控。未出臺建成區柴油貨車錯峰或繞行方案的設區市,2023年3月底前依法劃定高污染高排放重型柴油貨車限行區域,污染過程期間,科學實施柴油貨車錯峰或繞行運輸。持續推進排放檢驗和維護制度,實現排放超標車輛尾氣檢驗與維修治理閉環管理。
強化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監管,各設區市持續開展非道路移動機械編碼登記更新調查,以施工工地、碼頭、物流園區等為重點,開展入戶監督抽測,依法對使用不達標工程機械的行為進行處理,基本消除工程機械“冒黑煙”現象。推進船舶、港口污染防治,南寧市、梧州市完成船舶尾氣排放遙感監測試點建設。南寧、梧州、北海、防城港、欽州、貴港市加快沿海和內河碼頭岸電設施設備建設,推進自有船舶受電設施設備改造,提高規模以上港口的港作船舶、公務船舶靠泊供應岸電能力。
3
積極應對污染天氣
加強城市敏感區域大氣污染源綜合整治。各設區市開展一次國控站點周邊3公里范圍內大氣污染源排查,結合網格化監測、衛星遙感監測、走航監測、便攜式大氣污染物快速檢測、無人機巡查等結果,建立敏感區域大氣污染源清單臺賬,實施敏感區域大氣污染源精細化管控,攻堅期間完成污染源綜合整治工作。
各設區市依據《廣西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核算方法和重點監控企業名單》,完成轄區內重點行業應急減排清單更新工作。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期間,納入城市應急減排清單的工業企業實施“一廠一策”清單化管理,嚴格落實污染天氣應急分級減排管控措施。
全力開展污染天氣應急應對。整合、優化大氣污染防治技術力量,提升污染天氣預報預警能力,提高區域性污染過程預報和等級預報準確率。各設區市根據實際情況,及時會商研判啟動應急預案,按照預警級別開展相應級別污染應急工作。完善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協作機制,建立秋冬季桂林市—柳州市—來賓市—南寧市—貴港市、玉林市—欽州市—北海市—防城港市—南寧市—百色市、梧州市—賀州市等傳輸通道區域聯防聯控。污染應急期間,加強部門聯合執法、交叉執法,依法查處大氣污染違法行為。污染過程期間,每日反饋應急響應措施落實情況;污染過程結束后,及時開展應對工作總結評估并上報。
加強精準技術幫扶。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統籌監測、執法、技術專家等力量組建精準技術幫扶隊伍,上下聯動,實行常態化“線上+線下”幫扶指導,開展PM2.5和O?協同防控科技攻關,根據污染物濃度和組分變化特征,科學分析污染來源,識別敏感區域污染源和污染高值區。綜合采取走航、無人機、紅外成像和雷達監測、入企監督指導、污染高值預警、遠程分析應對、實地監測溯源等方式開展污染應急響應指導,定期總結評估,全面提高污染天氣應急應對水平。
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各設區市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把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行動放在重要位置,實時跟蹤轄區環境空氣質量狀況,牢固樹立底線思維,梳理各項任務目標,制定針對性措施,逐條逐項分析落實情況及完成情況,建立臺賬,掛圖作戰。
2、嚴格考核問責。落實領導干部生態文明建設責任制,嚴格實行“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對污染天氣應對不力、未完成攻堅目標任務的,自治區將采取書面通報、預警、約談、問責等措施。
3、加大資金投入。各設區市要加大對重點治污項目和監管能力建設的資金扶持,多源籌資,鼓勵社會資本進入大氣污染防治領域。
4、加強宣傳引導。各設區市要高度重視污染攻堅行動和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的宣傳,加強輿論引導。
- [責任編輯:kangmingfei]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