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
——自治區發展改革委負責同志就《關于提高重大項目前期工作審批服務效率的通知》答記者問
經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近日,自治區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住建廳、水利廳、林草局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提高重大項目前期工作審批服務效率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日前,自治區發展改革委負責同志就《通知》有關情況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請問《通知》出臺的背景是什么?
答:黨中央、國務院高度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發揮有效投資關鍵作用,強化土地、規劃、環評等保障,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李克強總理指出,要堅持以“放管服”改革破發展難題、優營商環境,用“放管服”改革辦法提升宏觀政策效能,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8月29日,國務院召開第十次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電視電話會議,同日,自治區召開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電視電話會議,要求持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縮短辦事時限、提高服務質量。近日,自治區人民政府印發《關于抓好當前和今后幾個月經濟工作的若干政策措施》(新政辦發〔2022〕53號),要求充分發揮有效投資關鍵作用,提高投資項目審批服務效率。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落實國務院深化“放管服”改革會議和自治區黨委十屆三次全會精神,經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研究制定了《通知》,要求各審批部門提前介入、主動服務、快速辦結,進一步提高投資項目審批服務效率,切實解決投資項目審批難、審批慢問題,為加快重大項目開工建設加溫、提速,有利于更快推動項目落地實施,更好激發投資活力和動力,有助于蓄積全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問:《通知》的核心要求和主要內容有哪些?
答:《通知》厘清了投資項目報批和報建環節各審批事項的關聯關系,提出了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縮短辦事時限、提高服務質量的相關措施,并制作了簡明清晰、便捷可行的投資項目審批流程圖,為項目單位和各級審批部門提供了指引,使項目前期工作更加有序、更加高效。
《通知》主要包括優化審批流程、優化審批政策、優化審批服務等三個“優化”10條具體舉措。優化審批流程方面,提出了實行最大程度函告審核、最快速度并聯審批、最優限度容缺受理。優化審批政策方面,提出了用好用地保障政策、占林占草政策、水土保持政策和用能保障政策。優化審批服務方面,提出了明確項目審批范圍、優化組件報批方式、做好審批服務保障。
問:請介紹一下優化審批流程方面具體有哪些措施?
答:簡單講,就是要實現三個“最”。
一是最大程度函告審核,重點解決“遲一點”的問題。主要目的是把“硬性”前置轉化為“柔性”前置,縮短“遲一點”的時限。項目單位在辦理項目審批(核準、備案)時,可申請投資主管部門函告以審批(核準、備案)批復文件為前置的報建審批部門,實行同步接收審核,做到項目審批(核準、備案)辦結之時,現報建審批事項即可快速辦理完成。其他報建審批事項涉及前置關聯的,同樣可依申請實行函告審核。
例如,企業投資項目核準批復作為建設項目使用林地草地審批、洪水影響評價審批等報建審批事項的前置要件,項目單位可在發展改革部門正式受理后,申請發展改革部門提前函告林草、水利等部門同步受理上述審批事項,項目一經核準批復,使用林地草地、洪水影響評價等報建審批事項即可快速辦理完成。
再如,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是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核、工程建設涉及城市綠地林地審批、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核發等的前置要件,項目單位可在住房城鄉建設部門正式受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核發的同時,申請住房城鄉建設部門具體承辦處(科)室提前函告上述其他具體承辦處(科)同步受理,實現審批無縫銜接。
二是最快速度并聯審批,重點解決“慢一點”的問題。對于沒有法定前置的審批事項,全部實行并聯審批,同步推進,任何地區和部門不得自行增加條件、增設門檻。對于有法定前置的審批事項,相關審批部門收到前置手續審批部門的函告后,同步開展該審批事項的評估論證工作,前置手續批復報送后即可快速完成辦理。
例如,某光伏發電項目,在開工建設前,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核發、洪水影響評價審批、使用林地草地審批、項目壓覆重要礦產資源審批、環境影響評價審核、水土保持方案審批、地震安全性評價、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等審批事項全部實行并聯辦理。
三是最優限度容缺受理,重點解決“缺一點”的問題。主要是讓暫時缺少的要件在承諾中縮短時間差,針對國家和自治區重大項目,項目單位可提供限期補齊相關審批前置要件的書面承諾,補正時限不超過50個工作日,審批部門在項目單位承諾基礎上,可先行接收審批申報材料,并按程序開展有關評估工作,待項目單位在承諾時間內將材料補齊補正后,審批部門抓緊正式受理并作批復。
問:請問在優化審批政策方面是如何考慮的?
答:簡單講,就是明確四個“用好”。
一是用好用地保障政策。利用自然資源“一張圖”系統,做到“一勘到底”,一個項目只開展一次土地勘界。對符合條件的重點項目,土地利用計劃指標全額保障。支持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先行用地。
二是用好占林占草政策。國務院及其有關部門批準的公路、鐵路、油氣管線、水利水電等建設項目,自治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批準的重大基礎設施、民生工程等建設項目的控制性單體工程和配套工程,可以申請先行使用林地草地。因疫情防控、搶險救災等急需使用林地草地的建設項目,可根據需要先行使用。
三是用好水土保持政策。中小型病險水閘除險加固、風力發電等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審批權限下放至地(州、市)水行政主管部門。編制水土保持方案報告表的項目和已完成區域評估的項目,水土保持手續實行承諾制管理。征占地面積不足0.5公頃且挖填土石方不足1千立方米的項目不再辦理水土保持審批手續。
四是用好用能保障政策。原料用能項目,核算能耗強度時消費量從能源消費總量中扣除。新上項目工業增加值能耗強度,低于所在地(州、市)和所屬行業規模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均值的,原則上保障全部用能需求。對因燃料煤使用受限的區域和項目,可采取CCUS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和重點污染物排放等量替換的方式解決。
問:請問在審批服務方面有哪些創新?
答:簡單講,就是強化三個“保障”。
一是明確項目審批范圍。任何部門不得增設法定范圍外的審批事項。對不涉及移民安置、征地拆遷和對群眾生產生活影響較小等項目不再辦理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探索實行區域評估,對已完成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片區,項目建設所涉及的區域性評估事項可統一進行,區域內的項目均可使用評估結論,不再單獨評估。
二是優化組件報批方式。對于公路、鐵路等重大線性工程,用地用林用草等報批手續不能一次性完成的,可根據分期或者分段實施安排,依法依規分期分段申請辦理使用手續。
三是做好審批服務保障。用好自治區重點項目前期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各審批部門對符合政策要求的審批事項實行即報即收、即收即核、即核即審、即審即批。設立政策咨詢服務專線,強化政解讀。要求各地、各有關部門建立本區域和本系統審批服務機制,明確審批事項具體責任人和聯系方式,主動公開、上下聯動,為項目審批提供便利。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kangmingfei]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