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國錳鉻硅鐵合金市場峰會”
一、基本情況
鋼鐵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不可替代的基礎原材料產業, 是建設現代化強國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撐。我國鋼鐵工業以高爐-轉 爐長流程生產為主,一次能源消耗結構主要為煤炭,節能降碳改 造升級潛力較大。
根據《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2021 年版)》,高爐工序能效標桿水平為 361 千克標準煤/噸、基準水 平為 435 千克標準煤/噸;轉爐工序能效標桿水平為-30 千克標準煤 /噸、基準水平為-10 千克標準煤/噸;電弧爐冶煉(30 噸<公稱容 量<50 噸)能效標桿水平為 67 千克標準煤/噸、基準水平為 86 千 克標準煤/噸,電弧爐冶煉(公稱容量≥50 噸)能效標桿水平為 61 千克標準煤/噸、基準水平為 72 千克標準煤/噸。截至 2020 年底, 我國鋼鐵行業高爐工序能效優于標桿水平的產能約占 4%,能效低 于基準水平的產能約占 30%;轉爐工序能效優于標桿水平的產能 約占 6%,能效低于基準水平的產能約占 30%。
二、工作方向
(一)加強先進技術攻關,培育標桿示范企業。 重點圍繞副產焦爐煤氣或天然氣直接還原煉鐵、高爐大富氧 或富氫冶煉、熔融還原、氫冶煉等低碳前沿技術,加大廢鋼資源 回收利用,加強技術源頭整體性的基礎理論研究和產業創新發 展,開展產業化試點示范。
(二)加快成熟工藝普及推廣,有序推動改造升級。
1.綠色技術工藝。推廣燒結煙氣內循環、高爐爐頂均壓煤氣回 收、轉爐煙一次煙氣干法除塵等技術改造。推廣鐵水一罐到底、 薄帶鑄軋、鑄坯熱裝熱送、在線熱處理等技術,打通、突破鋼鐵 生產流程工序界面技術,推進冶金工藝緊湊化、連續化。加大熔 劑性球團生產、高爐大比例球團礦冶煉等應用推廣力度。開展綠 色化、智能化、高效化電爐短流程煉鋼示范,推廣廢鋼高效回收 加工、廢鋼余熱回收、節能型電爐、智能化煉鋼等技術。推動能 效低、清潔生產水平低、污染物排放強度大的步進式燒結機、球 團豎爐等裝備逐步改造升級為先進工藝裝備,研究推動獨立燒結 (球團)和獨立熱軋等逐步退出。
2.余熱余能梯級綜合利用。進一步加大余熱余能的回收利用, 重點推動各類低溫煙氣、沖渣水和循環冷卻水等低品位余熱回 收,推廣電爐煙氣余熱、高參數發電機組提升、低溫余熱有機朗 肯循環(ORC)發電、低溫余熱多聯供等先進技術,通過梯級綜 合利用實現余熱余能資源最大限度回收利用。加大技術創新,鼓 勵支持電爐、轉爐等復雜條件下中高溫煙氣余熱、冶金渣余熱高 效回收及綜合利用工藝技術裝備研發應用。
3.能量系統優化。研究應用加熱爐、烘烤鋼包、鋼水鋼坯廠內 運輸等數字化、智能化管控措施,推動鋼鐵生產過程的大物質 流、大能量流協同優化。全面普及應用能源管控中心,強化能源 設備的管理,加強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使用,推動企業能源管理 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推進各類能源介質系統優化、多流耦合微 型分布式能源系統、區域能源利用自平衡等技術研究應用。
4.能效管理智能化。進一步推進 5G、大數據、人工智能、云 計算、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能源管理的創新應用,鼓勵研 究開發能效機理和數據驅動模型,建立設備、系統、工廠三層級 能效診斷系統,通過動態可視精細管控實現核心用能設備的智能 化管控、生產工藝智能耦合節能降碳、全局層面智能調度優化及 管控、能源與環保協同管控,推動能源管理數字化、網絡化、智 能化發展,提升整體能效水平。
5.通用公輔設施改造。推廣應用高效節能電機、水泵、風機產 品,提高使用比例。合理配置電機功率,實現系統節電。提升企 業機械化自動化水平。開展壓縮空氣集中群控智慧節能、液壓系 統伺服控制節能、勢能回收等先進技術研究應用。鼓勵企業充分 利用大面積優質屋頂資源,以自建或租賃方式投資建設分布式光 伏發電項目,提升企業綠電使用比例。
6.循環經濟低碳改造。重點推廣鋼渣微粉生產應用以及含鐵含 鋅塵泥的綜合利用,提升資源化利用水平。鼓勵開展鋼渣微粉、 鋼鐵渣復合粉技術研發與應用,提高水泥熟料替代率,加大鋼渣 顆粒透水型高強度瀝青路面技術、鋼渣固碳技術研發與應用力 度,提高鋼渣循環經濟價值。推動鋼化聯產,依托鋼鐵企業副產 煤氣富含的大量氫氣和一氧化碳資源,生產高附加值化工產品。 開展工業爐窯煙氣回收及利用二氧化碳技術的示范性應用,推動 產業化應用。
三、工作目標
到 2025 年,鋼鐵行業煉鐵、煉鋼工序能效標桿水平以上產能 比例達到 30%,能效基準水平以下產能基本清零,行業節能降碳 效果顯著,綠色低碳發展能力大幅提高。
- [責任編輯:Alakay]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