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淡水河谷發布了首份《氣候變化報告》,強調了氣候變化對于公司的戰略重要性。該報告每年發布,將識別公司資產所存在的氣候變化風險,并介紹公司業務戰略在氣候變化各種情景下的應變能力,此舉符合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TFCD)建議。
淡水河谷使用不同工具持續識別并監測氣候變化相關風險和機遇,并對其進行一致化的管理。這一管理過程納入了TFCD建議,有助于分析氣候變化所產生的物理影響以及公司業務向零碳經濟過渡所產生的影響。
根據國際能源署基于不同情景所做的分析,僅有4%的公司資產存在高轉型風險(如法規變化、需求變化或新技術致使產品被替代)。淡水河谷已制定了減排目標,采用了內部碳定價,并對項目組合做出持續調整,以提供低碳解決方案,從而適應市場需求的潛在變化。
到目前為止,淡水河谷已經有能力對67%的資產可能受到的物理影響進行評估,如出現颶風之類的強風和極端事件的風險以及全球氣溫升高、海平面上升和降雨模式改變等。公司使用受到國際認可的工具與自己的方法,識別并減輕氣候變化帶來的物理影響。公司還設立了營運風險部,對所有業務面臨的風險進行定期分析,分析內容包括與氣候變化相關的數據。
淡水河谷還從國際能源署提出的可能出現的情景中識別發展機遇。淡水河谷超過68%的資產具備使用低排放能源的潛力。淡水河谷致力于成為低碳采礦的領導者,承諾到2025年前在巴西實現100%電力自給并來自可再生能源,到2030年前在全球實現100%電力來自可再生能源。公司還設立了名為“PowerShift(能源轉型)”的內部項目,支持脫碳目標,旨在實現向低碳能源矩陣的轉型。
“淡水河谷氣候預報”:對氣候變化相關的物理風險進行管理
為了減少公司資產的物理風險,2020年,淡水河谷開發了一種對氣候變化相關物理風險進行管理的方法——“淡水河谷氣候預報”。這一方法使公司得以識別氣候變量對運營和財務造成的潛在影響,這些變量包括降雨情況和雨量變化、溫度變化等。“淡水河谷氣候預報”分為短期預報和長期預報兩種,前者側重于預測氣候變化對當前運營的影響,如對產品運輸的影響;后者則側重于對資產抗御力加以評估,從而進行長期規劃。
短期預報方面,淡水河谷與淡水河谷技術研究所(ITV)合作開發了一種工具,可以更好地預測和監測氣候變量。該工具已在巴西馬拉尼昂州圣路易斯市的馬德拉港試點實施,它每天預測降雨量信息并將其傳播到整個港口,這些信息有助于公司更好地制定鐵礦石和其他產品的發貨和分銷決策,優化運營計劃并最大程度降低風險。
長期預告方面,“淡水河谷氣候預報”可識別未來氣候變化所帶來的物理影響,如遭受洪水、高溫、大風和降雨的可能性。根據這些信息,公司可對由氣候變化相關問題造成的運營和財務影響加以分析。該方法已在加拿大的運營區試點實施。這些信息與淡水河谷極為相關,因為它們通過制定長期行動計劃助力構建防線,幫助公司抵御氣候變化可能帶來的物理影響,使公司固定資產更具應變能力。
凈零
淡水河谷首份《氣候變化報告》還詳細闡述了公司將其直接和間接(“范圍一”和“范圍二”)碳排放歸零的宏偉目標。公司為此將在技術解決方案上投入40億至60億美元,以實現到2030年前減排33%的目標。所有剩余排放量都將通過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得到消除或補償。
淡水河谷還承諾,到2035年前將“范圍三”的凈排放量減少15%。為了應對這一挑戰,公司制定了幫助客戶減少碳足跡的戰略。近期推出的“綠色壓塊”產品即為一例,鐵礦石壓塊是淡水河谷自主研發并獲得專利的突破性技術,可使煉鋼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減少多達10%。此外,淡水河谷還與致力于零碳排放鋼鐵生產的初創公司BostonMetals建立了合作伙伴關系。
淡水河谷還宣布,到2030年將保護和恢復的森林面積再增加50萬公頃。在過去40年間,淡水河谷在世界范圍內保護了大約100萬公頃的森林,其中80萬公頃位于亞馬孫地區,其面積相當于圣保羅市的5倍。新目標的50萬公頃中,40萬公頃為目前已經存在的森林,淡水河谷將對其加以保護;10萬公頃為森林退化地區,淡水河谷將通過淡水河谷基金及合作伙伴網絡開展具有積極社會環境影響的項目對其加以恢復,在創造收入并帶來家庭農業就業崗位的同時助力實現森林恢復,而森林在生長階段也將從大氣中吸收碳。
來源:淡水河谷
- [責任編輯:zhaozihao]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