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7日下午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結合青海優勢和資源,貫徹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建設體現本地特色的現代化經濟體系。
青海柴達木盆地是我國鹽湖資源的聚集區,探明無機鹽保有資源儲量達3400億噸,占全國鹽湖資源總量的三分之一,其中氯化鉀7.35億噸,氯化鋰資源儲量1700多萬噸,鎂鹽50億噸,被列入國家“西部十大礦產資源集中區”。鹽湖資源是地球上多元素共伴生的特有珍貴礦產,隨著科技的進步,新興產業的發展,對經濟發展的戰略意義日益顯現。
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大小小43個鹽湖,占據了1.65萬平方公里的面積,這里是鹽的世界。其中,察爾汗鹽湖無疑是面積最大、儲量最豐富的一個,擁有豐富的鉀、鎂、鋰資源,探明氯化鉀、氯化鎂資源儲量均占全國首位,在世界上也具有重要影響力。據青海鹽業專家估算,察爾汗鹽湖潛在的開發價值至少在12萬億左右。在這里,鎂鉀鋰等原料直接從鹵水中提取,對生態環境不帶來任何毀壞,而且生產環節充分利用區域太陽能、風能資源,完成一個綠色生態環保的動態循環。
也正是察爾汗鹽湖的資源稟賦成就海西乃至青海省鹽化工產業發展的機會和優勢。
近幾年,鹽湖集團攻克了高鎂鋰比鹵水提鋰世界性難題,年產1萬噸碳酸鋰裝置全面達產達標,2+3萬噸碳酸鋰項目已經啟動,推進青海千億元鋰電新能源項目。電解法提鎂消化吸收再創新,年產10萬噸金屬鎂一體化項目全面試車,產量逐步提升,初創多個第一。鹽湖利用特色資源,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家最大鉀工業基地和鎂、鋰工業基地雛形,走出由單一提鉀向鉀鹽、鹽湖化工、天然氣化工、有色金屬、冶金冶煉等多產業融合發展之路,打造綠色循環經濟發展經典模式。目前,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已成為中國鉀肥行業排頭兵、國家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龍頭骨干、國家鹽湖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青海特色支柱產業。鹽湖鉀肥、鹽湖循環產業已經成為青海在國家乃至世界的品牌。
目前,鹽湖集團已經掌握世界上的全部鉀肥生產技術,察爾汗鹽湖的鉀肥年產量為800萬噸,占國內生產總量的85%以上,而鹽湖股份作為國內最大的鉀肥生產企業,鉀肥設計年產能達到500萬噸。鉀鹽綜合利用率由最初的27%提升至80%以上,單一選礦回收率由40%提升到65%,鉀肥消耗由完全依賴進口達到自給率50%以上,提升了我國國際鉀肥市場話語權,成為世界鉀肥貿易價格凹地。
海西州是全省循環經濟發展主戰場,循環發展,已然成為海西最具潛力、最富含金量的鮮明標簽。據全國人大代表、青海省海西州委副書記、州長,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管委會主任孟海介紹,海西州以鹽湖資源開發為核心,基本構建起了融合鹽湖化工、油氣化工、煤炭清潔利用、金屬冶煉以及新材料、精細化工、新能源、特色生物多產業橫向擴展、縱向延伸的循環型工業體系。主要礦產資源產出率對比十年前實現倍增,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可再生能源比例全面提升,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向更少消耗、更大產出、更低排放邁進。
內容來源:格爾木市融媒體中心
- [責任編輯:kangmingfei]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