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
2019年12月荷蘭通過法律,決定到2030年逐步淘汰煤電,這是荷蘭到203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從1990年的水平減少49%的戰略的一部分。
根據這項法律,鹿特丹附近的Maasvlakte 3煤電廠必須在2030年停運,或者使用其他非煤的替代燃料。
這一電廠是德國能源公司Uniper投資,2016年剛剛投運,設計壽命40年,也就是說實際運行15年就將停運。
Maasvlakte 3是荷蘭3個因氣候和能源政策變化而陷入困境的全新煤電廠之一,這些煤電廠的興建當初是前幾屆政府推動興建的,目的是為了減少對天然氣的依賴。
德國Uniper公司正在根據能源憲章條約(ECT)尋求10億歐元的賠償,這個條約于上世紀90年代簽署,旨在促進西方國家和前蘇聯和東歐國家之間的投資流動,以ECT這樣仲裁系統,以阻止政府攫取私人資產。
Uniper辯稱,荷蘭政策的改變,將其煤炭廠價值減半,等于沒收資產。
Uniper于去年12月18日寫信給政府,尋求“友好解決”,如果沒有達成協議,將訴諸仲裁。
荷蘭政府以程序理由駁回了Uniper的索賠,認為Uniper總部在德國,而ETC不能用于解決歐盟內部的爭端。
經濟和氣候部長埃里克·韋布斯(EricWeibes)表示,十年的關閉過渡期已經是足夠的補償。
日前,德國最大電力生產商萊茵集團以違反《能源憲章》為由,向荷蘭政府發起訴訟,要求荷蘭政府賠償其因“2030年淘汰煤電”可能遭受的損失,賠償金額約14億歐元。
萊茵集團表示,該公司計劃投資建廠之時,荷蘭政府對于投資煤電項目是支持的,如今,荷蘭政府要求在2030年前關停該煤電設施的舉措并不合法,理應給予企業一定的賠償。
兩會熱議丨能源產業按下減碳“加速鍵”
“碳達峰”“碳中和”無疑是今年全國兩會最大的熱點。
政府工作報告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列為2021年重點任務之一;“十四五”規劃也將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列入其中;代表委員提交的“碳達峰”“碳中和”相關議案和提案同樣不少。
接受中國經濟時報采訪的全國政協委員們一致認為,加快推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讓綠色成為最鮮明的底色,是“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遵循。
近年來,我國煤炭消費量在逐年減少。生態環境部數據顯示,中國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費比例持續降低。
2017年至2020年,全國煤炭消費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由60.4%下降至57%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從13.8%提高至15.8%。
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不久前介紹,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將從2020年底的15.8%提高到2030年的25%左右,這意味著接下來能源增量70%以上為非化石能源。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宋鑫認為,新興節能服務領域正在加速向數字化、電氣化和清潔化方向轉型,綜合能源將成為必然的發展趨勢,擁有萬億級市場潛力。
中國投資協會預測,零碳中國將催生再生資源利用、能效提升、終端消費電氣化、零碳發電技術、儲能、氫能和數字化七大投資領域,撬動70萬億元綠色產業投資機會。到2050年,這七大領域當年的市場規模將達到近15萬億元,并為中國實現零碳排放貢獻累計減排量的80%。
- [責任編輯:Catherine Ren]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