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
首鋼股份是首鋼集團所屬的境內唯一上市公司。首鋼股份由首鋼總公司獨家發起募集設立,1999年12月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擁有首鋼股份遷安鋼鐵公司、首鋼智新遷安電磁材料有限公司,控股首鋼京唐鋼鐵聯合有限責任公司、北京首鋼冷軋薄板有限公司等鋼鐵實體單位,具有焦化、煉鐵、煉鋼、軋鋼、熱處理等完整的生產工藝流程。其中,電工鋼、汽車板、鍍錫板、管線鋼、家電板等板材產品處于國內領先地位。
近日,證券時報“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在行動”采訪團走進首鋼股份,證券時報副總編輯王冰洋與首鋼股份董事、總經理劉建輝深度對話,探析這家大型企業集團的高質量轉型發展典型經驗。本次采訪得到北京證監局大力支持。
綠色制造:促進低碳發展
提起鋼鐵工廠,很多人首先聯想到的畫面是濃煙滾滾的排放和灰蒙蒙嗆人的廠區。但是,走進首鋼股份遷安鋼鐵公司的廠區,干凈的地面、多彩的綠化,加上碧藍如洗的天空和隨處可見的環境監測儀器,讓人不禁恍惚,這真的是煉鋼廠嗎?“這得益于首鋼對于環保要求的高標準執行。對于環保,我們是從上到下、全員參與。”劉建輝自豪地說。
近年來,鋼鐵行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顆粒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超過電力行業,成為工業領域最大的排放源。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鋼鐵等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提高污染排放標準,實行限期達標”等一系列要求。首鋼股份超前謀劃,2018年初就組織專業團隊調研國內外實際排放情況和深度治理技術。為實現全工序超低排放,首鋼股份在前期部分排口達到超低排放條件基礎上,實施全工序超低排放改造重點項目70個。首鋼股份工作人員介紹,在改造過程中,首鋼股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障超低排放改造的快速完成。“我們形成以公司領導為核心的超低排放改造工作組,堅持每周一次的推進會議制度。所有環保治理項目資金需求一律開綠燈。”
在此基礎上,首鋼股份還根據不同的生產設施和原有治理設施特點,采用不同治理技術。例如原來采用濕法脫硫的燒結機組,直接采用國際先進的逆流式活性炭脫硫脫硝一體化技術,實現超低排放;原來采用干法脫硫的機組,采用脫硫劑升級配合SCR脫硝工藝,同樣達到超低排放要求。顆粒物治理則大范圍使用高效濾筒、超細覆膜針刺氈等先進濾料,實現超低排放……2018年底,首鋼股份成為第一家通過唐山市生態環境局超低排放驗收的企業。2019年,首鋼股份成為全國首家通過超低排放評估監測的鋼鐵企業。2020年,國家生態環境部在發布會上表示,首鋼股份遷安鋼鐵公司是世界上首家實現全流程超低排放的企業,使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成為可能。
首鋼股份的超低排放標準,遠遠高于國內外現行標準。在沒有任何先例可以借鑒的情況下,首鋼股份走出了一條從環保優先到環保領先,再到鋼鐵綠色制造引領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劉建輝說:“我們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和評估監測的基礎上,穩定達到超低排放標準要求。同時,充分總結自有技術和管理經驗,整合優勢人力資源,形成技術服務團隊,下大力氣致力于超低排放改造技術經驗推廣,為持續改善空氣質量,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展現國企擔當。”
隨著國家節能環保等相關政策的實施,新能源汽車、變頻家電及新興領域對高牌號無取向電工鋼的需求呈現高速增長。劉建輝透露,首鋼股份提前布局,目前新成立的新能源汽車材料公司正處于工程建設階段,預計將在2022年6月投產。首鋼的無取向電工鋼已廣泛應用于新能源汽車的各類電機,其中最主要的應用是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驅動電機及混合動力汽車的發電機。2020年首鋼新能源汽車用無取向電工鋼國內市場占有率20%以上。首鋼目前獲得了日系、美系、歐系及國內新能源汽車企業和電機廠的高度認可,已成功在大眾、日產、沃爾沃、西門子、博世、比亞迪、長城等國內外知名品牌的多個項目取得應用,并成為某知名品牌汽車平臺(全球最大電動車平臺)國內唯一供應商。
精品制造:促進技術創新
“其實,很多人對鋼鐵行業是有誤解的,鋼鐵制造早就不是‘傻大黑粗’,鋼鐵已經不是簡單的原材料,一些高端產品中所含元素的分析和控制精度都達到了ppm(百萬分之一)級。”劉建輝表示。
近些年,大力發展精品制造是首鋼股份的重要戰略之一,首鋼已形成嚴謹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首鋼股份熱系產品涵蓋了汽車用鋼、家電用鋼、管線鋼、集裝箱板、焊瓶鋼等。2020年,酸洗板產品開發了高端酸洗板產品超高強復相鋼HR1000CP、扭力梁用高強鋼HR700HW和高端家電用搪瓷鋼等18個牌號新產品。實現了供寶馬酸洗板批量供貨,為酸洗產品進入高端汽車主機廠打下堅實的基礎。熱軋橋殼鋼順利通過重汽認證,使首鋼產品首次進入重汽官方采購渠道。首鋼股份管線鋼BM-X100M全系列覆蓋,產品廣泛應用于國家重大工程項目及城市管網,如西氣東輸二線、三線,中俄東線、中亞線、中緬線及陜京線等。
目前,首鋼已形成汽車板、電工鋼、鍍錫板等十大高端產品系列。“十三五”期間,首鋼實現了汽車板、硅鋼、鍍錫板三大戰略產品提升,汽車板年產量超過300萬噸,躋身國內第一梯隊,與50余家汽車制造主機和配套廠進行合作,實現德、美、法、意、日、韓及長城、吉利、比亞迪等知名車企的商業供貨。變頻家電用無取向電工鋼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取向電工鋼0.20mm及以下高端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電工鋼產品出口覆蓋韓國、日本、意大利、土耳其、墨西哥、巴西等29個國家和地區,先后成功應用于高鐵變電站、北京冬奧冰壺館、園博園和首都機場電力改造等重大項目。鍍錫板生產具有國內規格最薄、生產最快的產線,鍍錫產品實現高端產品全覆蓋,向中糧、奧瑞金等100余家國內外用戶穩定供貨;中厚板、MCCR等,基本覆蓋板材所有高端品種。
“2020年4月29日,熱軋連續式酸洗線第一卷鋼成功下線,標志著首鋼股份產品結構調整跨入了新的起點,新酸洗線的投入將有力支撐首鋼股份產品結構,增加高端產品比例、提升產品附加值,持續增強市場競爭力,設計產能150萬噸。”劉建輝介紹。
精品戰略還表現在持續優化產品結構。劉建輝表示:“公司以市場為導向,實現產能向盈利能力好的高牌號無取向產品調整,于2020年6月底完成產線升級改造,進一步優化了電工鋼產品結構,滿足能效提升及細分領域對高牌號產品的市場需求,提升高質量發展能力。”
關于未來計劃上,劉建輝稱,按照“主打產品做大做強、特色產品做精做優、支撐產品降本增效”的思路,有序推進重點產品結構優化。持續推進以汽車板、電工鋼、鍍錫板為重點的高端產品開發,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產品客戶集群。同時,實現冶煉、軋制及用戶技術等重大工藝技術突破,打造技術領先的核心競爭力。
智能制造:促進兩化融合
“以前,化驗鋼水需要工人拿著一個約10米長的大勺子舀出來,再進行檢測。太瘦弱的人拿不動那個勺子,而且那里還特別熱。”首鋼股份一位員工感嘆道,“公司進行智能化建設后,通過現代化的儀器進行測試,已經省去了這一步驟。”
智能制造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誰擁有了智能制造誰就擁有了競爭高地。目前,首鋼股份推行操作自動化,“一鍵煉鋼”、“一鍵精煉”、“全自動出鋼”讓高溫鋼水冶煉和取樣分析不再由人工操作。在提高鋼水質量穩定性的同時,降低人工控制下的高溫、灼燙風險。首鋼股份的一鍵煉鋼技術獲得冶金行業科技進步一等獎,全自動出鋼技術自2019年以來已穩定運行過萬爐,投入率達100%,處于行業領先水平。
“傳統轉爐煉鋼的監測,是靠有經驗的工作人員通過直接觀察爐口火焰情況等因素來判斷,現在全是智能化控制,操作人員坐在電腦前面即可完成作業,有異常情況電腦會預警。”首鋼股份一位負責作業的員工指著電腦屏幕上的波形圖說道。劉建輝介紹,“全自動檢驗”實現原料入廠取樣、制樣、檢驗環節全程無人干預,月均完成50余種130余萬噸礦石、煤、焦炭、熔劑的高效檢驗,為高品質產品制造提供穩定的原料保障。
智能制造還體現在裝備智能化。從“智能裝備”到“智能單元”再到“智能工廠”,鋼鐵制造的認知不斷顛覆:13種不同場景的“工業機器人”工作在鋼鐵生產的各個流程,讓操控更精準;“智能物流”動態銜接物流倉儲與制造過程,讓生產更柔性;“智能磨輥間”自動完成磨輥工序一體化作業和軋輥全生命周期管理,讓質量穩定可控;“智能檢驗”實行無人化的產品取制樣和性能檢驗,讓品質更嚴苛。據首鋼股份介紹,工序全面協同的硅鋼智能工廠,生產效率整體提升約23%、產品不良品率降低約38%、能源利用率提升約10%,使首鋼股份的高端板材制造更精益、更高效,讓員工工作更安全、更輕松。
此外,首鋼股份還在數字化方面下足了功夫。“讓數據說話、讓市場發聲。”劉建輝強調,從客戶需求到產品交付,是數據流動、平臺貫通推進了供應鏈和制造環節的高效協同。面對個性化、小批量的高頻訂單,產品和客戶的數字化能夠快速精準識別用戶需求,10秒完成合同評審、1小時完成單一合同錄入下達、合同處理時間平均縮短至0.4天。數字合同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讓客戶隨時掌控訂單生產、物流狀態和賬戶資金。數字化轉型讓首鋼股份實現了首鋼鋼鐵業一業多地的產銷一體化、管控一體化、業財一體化,生產效率提升20%左右,庫存下降15%左右,客戶滿意度提高5%左右。
此外,首鋼股份利用大數據分析應用和決策模型持續引領營銷價值提升、采購供應鏈優化、制造效率與質量升級、過程動態管控與缺陷追溯、設備運行管理等方面的變革。智慧決策涵蓋8個專業、78個經營管理指標、616個業務主題,數據在多層面、多維度、可視化地揭示問題并提出決策方案。
“本固枝榮,跬步千里,今天首鋼股份以數字化和智能化開啟了變革和重塑,明天,智能制造將賦予鋼鐵制造無限可能。”劉建輝說。
資本運作:促進產融結合
近年來,電力、鋼鐵、煤炭等行業都是合并重組的主力軍。鋼鐵行業的去產能就緣于前些年行業分散、重復建設導致產能結構性過剩引發的同質化競爭。
目前,我國鋼鐵行業的集中度水平較低。中鋼協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排名前四的鋼鐵企業集中度只有21%,尤其是京津冀、晉魯豫地區,鋼鐵產業集中度近幾年不升反降。2019年,該地區產量排名前4位企業集中度僅25%,較2015年還下降了5.8個百分點,而在歐美、日韓等國家和地區,產量排名前4位鋼鐵企業集中度均超過60%。根據《關于推進鋼鐵產業兼并重組處置僵尸企業的指導意見》,未來5年,我國前10名鋼鐵企業集中度將再提升30%左右。目前,全國各地也在加大區域內鋼鐵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在鋼企數量、產能總量等方面提出了明確目標,倒逼企業加快兼并重組、轉型升級步伐。
劉建輝表示:“公司將履行首鋼集團對資本市場的承諾,整合集團內鐵礦、鋼鐵優質資產,發行股份收購具備條件企業的股權。通過股權融資與投資活動相結合,借力資本運作持續技術迭代升級、優化產品結構,提升經營業績,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優秀上市公司。”首鋼集團內優質資產豐富,通過鐵礦資源、優質特鋼等產業的注入,未來公司發展有較大的成長空間。同時,公司將充分發揮自身資源稟賦優勢,在智能化、數字化等領域拓展新賽道,謀求新發展,進一步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
兼并重組固然可以提升行業集中度,但對于中國鋼鐵業而言,當前鋼鐵市場供大于求總體格局未改,鋼材庫存高位運行、鋼材價格承壓等問題仍然突出,通過科學規劃實現由大到強的轉變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其中,如何控制鐵礦石成本是多家鋼企面臨的挑戰之一。鐵礦石是煉鐵的主要金屬原料,耗量約是鐵產量的1.5倍左右,成本約占鐵成本的60%左右;谠铣杀菊伎偝杀镜母哳~比重,劉建輝告訴記者,公司一直將原料成本控制作為成本管控的重點。原料成本與資源價格、耗量、結構三項因素密切相關,成本管控主要圍繞這三個因素來實施。
鐵礦石價格的成本管控主要措施是密切關注普指走勢,采取經營庫存、波段采購、錯峰就谷,以及設置進口礦跑贏指標等方式降低采購價格。鐵礦石結構是指燒結、球團、高爐入爐礦的配比結構。通過調結構降原料成本的方法,結合同一時期、不同資源的性價比測算,選取性價比優的資源。鐵礦石消耗,主要通過強化過程管控、科學組織、精細操作實現物耗指標不斷提升。劉建輝表示:“公司高爐利用系數、入爐品位等指標處于行業先進水平。”
來源:《證券時報》

中國鐵合金行業年會--暨 2021年錳鉻鎳礦石和鐵合金市場展望 定于2021年1月15日在北京召開,本屆年會將以“促進產業鏈協同融合、加強產業鏈安全保障,研判2021年礦石和鐵合金市場趨勢”為主題,邀請國內大中型鋼鐵企業、鐵合金企業、礦商、焦炭、電極等生產企業,以及物流貨代、商檢等產業鏈服務企業、國內外主流錳礦商、鉻礦商、鎳礦商等行業精英參會,共謀行業發展大計。
----------------------------------掃描二維碼報名本次會議----------------------------------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wenxin]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