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
作為國內稀土產業發展的領航區、風向標,今年以來,內蒙古包頭稀土高新區科學研判、真抓實干、破難前行,充分運用國家、包頭市出臺的系列扶持政策,加快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推動稀土產業高質量發展,實現了由稀土原材料產業為主向稀土新材料及終端應用轉變,由稀土產品粗加工向精深加工、創建品牌轉變,由企業被動接收訂單向主動出擊國內、國際市場轉變,稀土產業步入健康良性發展新階段。
延伸產業鏈條 提升稀土產品附加值
經過1300攝氏度高溫、20余個小時的燒制,一批帶有湖藍、胭脂、赤金、煙雨等釉變效果的稀土釉陶瓷出爐下線。它們晶瑩通透,散發出柔潤的光澤。
中科院包頭稀土研發中心用稀土代替了傳統添加物氧化鉛、氧化鎘等有害物質,將稀土抗菌技術融入傳統陶瓷產品,細化晶粒、改變晶界分布,使安全無毒的輕稀土元素在陶瓷釉中發揮神奇作用,可對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抗菌率達99.9%,抗病毒活性率達93%。
“1噸稀土氧化鈰售價約1萬元,將其做成稀土抗菌材料1噸價格達到上百萬元,再把稀土抗菌材料加入陶瓷中,價格又翻了近10倍。”包頭中科陶瓷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效表示,科技正讓稀土產品邁向高端化,實現“點土成金”。
在稀土儲量占世界總儲量38.7%、全國總儲量83.7%的包頭,可上天、可入地、可高端、可大眾,足跡遍布工業、農業、服務業全產業的稀土正演繹出“百般變化”,推動產業創新蝶變,轉型升級。
包頭長安永磁電機有限公司生產的大力矩電機,力矩可達10萬牛米,轉速可達萬分之一度每秒,即地球轉一圈是1天,大力矩電機轉一圈是15天,目前廣泛應用于高精度天體測量中,并能及時接收和發出信號,保證飛行器安全。該公司總經理助理蘇錦智說:“稀土永磁大力矩電機,主要應用在航空航天和高精密領域,可把稀土永磁材料創造出十倍到百倍附加值,市場占有率近80%。”
包頭稀土研究院研發的磁致伸縮觸動器作為天文望遠鏡關鍵部件,能有效減少大氣環流對成像效果的影響。“這臺僅10厘米高的觸動器,包含了近20項發明專利。”稀土研究院磁致伸縮材料研發項目部組長郝洪波自豪地說。
位于包頭稀土高新區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的拓又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利用稀土永磁材料生產出垂直軸風力發電機組,為南極科考站紫金山天文臺制造出我國第一套風光互補供電設備。
加大科研投入 搶占市場絕對引領權
近年來,包頭稀土高新區緊緊扭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著力構建“兩院五園”協同創新的稀土研發新格局,累計建成稀土類企業研發中心30家,占內蒙古自治區研發中心的38%;稀土類院士工作站5家,占內蒙古自治區院士工作站的71%;重點實驗室4家,占內蒙古自治區重點實驗室的80%。全面提升了稀土產業的科技創新能力,駐區80%以上的稀土企業建立了自動控制、在線監控及數據實時傳遞系統,生產效率、產品質量和一致性顯著提升。
上海交大包頭材料研究院副院長楊劍英表示:“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包頭的稀土科研人員正開足馬力,追比趕超日本和歐美發達地區在稀土應用上的成就、成果,努力加強原始創新和科學原理層面的創新,力爭在稀土細分領域引領全世界。”
今年以來,包頭稀土高新區不斷加大稀土項目引進力度,科銳微磁投資1.2億元年產2000噸快淬磁粉項目、明芯科技投資5500萬元年產3000噸高性能稀土拋光材料項目、利晨科技投資6000萬元年產3800噸拋光粉及拋光液項目、寧波百琪達投資5000萬元建設年加工1萬噸釹鐵硼氫碎粉項目、北方稀土投資6000萬元建設1萬噸稀土熱穩定劑項目、內蒙古元炁科技注冊1.2億元建設煙氣除塵裝置項目等相繼落戶,為稀土高新區產業和經濟發展后勁注入強大動力和勢能。
與此同時,包頭稀土高新區以產業為支撐,用科技創新的無形之手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有生力量。
今年,包頭稀土高新區實施總投資81.13億元的稀土重點項目26個,設立稀土和高新技術產業基金,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最后一公里”。整合科技資源,積極爭取設立中科院包頭稀土功能材料研究所,培育企業研發中心等創新載體10家以上、重點實驗室1家、院士工作站2家,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0家以上、科技“小巨人”和創新引領型民營企業10家以上。設立科技創新企業數據庫,柔性引進高端創新人才10人以上,科技孵化項目200個以上,打造良好的創新生態,進一步打好稀土特色牌。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生命線,今年,我們在做好已成熟技術轉移轉化的基礎上,重點追蹤高端稀土結構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的重大科學發現和應用技術成果。”中科院包頭稀土研發中心主任池建義告訴筆者,目前中心已經累計追蹤高技術成果40項、孵化落地高科技企業20家,實現科技成果技術合同交易額1.14億元,占包頭市的98%。
如今,包頭稀土高新區依托包頭稀土研究院、中科院包頭稀土研發中心、上海交大包頭材料研究院、一帶一路“中歐重點實驗室”和8個院士工作站、30個企業研發中心及2000多名稀土科研人員匯聚起的強大科研力量,著力提高稀土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在航天航空、磁制冷、永磁電機、儲氫電池、節能環保、稀土光源、稀土著色劑等領域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應用產品,填補了粘接磁體、稀土顏料、稀土陶瓷、伺服電機等空白,使稀土資源“料成材、材成器、器高端”,逐步掌握稀土市場話語權、技術控制權、創新引領權。
來源:中國有色網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wenxin]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