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
近日,淡水河谷下調了今年的鐵礦石產量預測,在一定程度上或繼續受到疫情的沖擊。
根據2020年第一季度產銷報告,淡水河谷生產粉礦5960萬噸,環比下降24%,同比下降18%,低于2019年末設定的目標指導量(6300-6800萬噸);粉礦和球團總銷量為5900萬噸,環比下降34%,同比下降13%;受圖巴朗1號和2號球團廠主動停產影響,球團產量690萬噸,環比下降26%,同比下降43%。
而導致其產量低于設定目標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為S11D礦區受較長時間的檢修影響,影響產量約450萬噸;二為今年第一季度受降雨等天氣因素影響而使得其生產受到沖擊;三為北部新采礦點Morro 1 礦區推遲投產;四為該季度從第三方采購的鐵礦石減少了180萬噸;五為Itabira系統出現運營問題,直接導致減少了210萬噸。
同時,淡水河谷預計2020年鐵礦粉產量達到3.1億至3.3億噸,低于此前的預期(3.4億至3.55億噸);預計球團目標產量下調到3500-4000萬噸,低于此前的預期(4400萬噸)。此外,公司稱2020年鐵礦石的銷量或將視市場情況而定。
“新冠疫情危機對鐵礦石市場的影響有限,但對我們的沖擊可能會加劇,預計疫情可能造成的潛在影響約為1500萬噸,這將使2020年產量處于新預測范圍的下限”。——淡水河谷
可以看出,隨著全球疫情的拐點還未顯現,鐵礦石企業在生產、運輸等方面或將繼續面臨著不確定性風險。
此外,根據海關總署最新數據顯示, 2020年1-3月,我國一共進口鐵礦石26273.2萬噸,同比增加340.3萬噸,增幅1.3%;累計進口額為238.02億美元,同比增加24.91億美元,增幅11.7%。其中,3月我國進口鐵礦砂及其精礦8591.3萬噸,同比減少51.1萬噸,降幅0.6%;實現進口額77.11億美元。
整體來說,在疫情的影響之下,雖然政策積極推進的基建動力帶來刺激作用,國內鋼鐵需求得到進一步釋放,但基于全球需求下降力度較大,國內鋼廠或存有庫存過剩的風險,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鋼企對鐵礦石的進口需求。(格隆匯)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kangmingfei]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