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中國金屬學會在北京組織召開了由北京科技大學和安徽工業大學共同完成的“含釩石煤中釩的預富集分離新方法及相關基礎研究”科技成果評價會。評價委員會委員認為項目成果整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評價委員會委員聽取項目組匯報
含釩石煤是我國重要的含釩資源,其中的釩儲量占我國釩總儲量的87%,是釩鈦磁鐵礦中釩儲量的6.7倍。因此,實現綠色高效石煤提釩對保障我國釩產品的供給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然而,現有的鈉化焙燒、鈣化焙燒等石煤提釩工藝提釩率低、成本高,且產生大量對環境有害的、難處理的浸出廢液和尾渣。
本項目采用環境友好的Fe2O3作為含釩石煤中釩的富集載體,焙燒階段不產生有害廢氣。通過還原焙燒-磁選分離獲得的強磁性精礦中,釩的品位(以金屬釩計)可以達到14%左右,此時釩的回收率為90%以上。將磁選后得到的高品位含釩精礦作為后續浸出階段的原料,可大幅度地降低礦石處理量,從而降低酸耗、藥劑消耗以及廢渣、廢水的排放量。此外,尾礦成分基本不發生變化,不會產生新的污染物,這也有利于對尾礦進行綜合利用。主要創新點如下:
1、在充分研究含釩石煤的礦物、礦相、成因和組成的基礎上,提出利用石煤中的C資源進行自還原物相重構、統一釩的賦存狀態,并實現釩的高效富集。這是與已有的傳統的提釩方法完全不同的新的方法,立意新穎,構思巧妙,具有獨創性。
2、在實驗基礎上,獲得了多個鈣釩系氧化物的熱力學數據,建立了多個復雜含釩氧化物體系的相圖,填補了鈣釩系的熱力學數據空白,不僅指導了含釩石煤中釩富集相的設計,而且為低品位含釩資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可靠的基礎數據和科學依據。
3、本項目設計了磁性釩鐵尖晶石相作為新的釩富集相,此富集相具有三大優勢:1)利用環保友好的Fe2O3作為釩的富集載體,2)通過含釩石煤的自還原實現了釩的高度富集,3)富集相易于磁選分離。
4、以湖北宜昌地區的石煤(金屬釩含量約為0.7%)為原料,使用Fe2O3為富集載體,在1200℃還原焙燒后,成功將釩富集于尖晶石相中,磁選分離后得到金屬釩含量大于12%的釩精礦,釩的回收率大于92%,為后續的低渣量提釩新工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項目為低品位含釩資源中基于釩富集的分離提取新方法奠定了理論基礎,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
- [責任編輯:liuhuiye]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