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世界金屬統計局(WBMS)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1—6月全球鎳市場出現供應缺口,表觀需求超過產量5.55萬噸。2018年全年計算的缺口為9.57萬噸。2019年1—6月全球礦山鎳產量為120.49萬噸,較2018年同期高出10.6萬噸。中國冶煉廠產量同比增加4.7萬噸,表觀需求量同比增加7.9萬噸。近期我們看到鎳價出現較大幅度上漲,一方面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鎳的遠景需求有值得期待的地方,但是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今明兩年印尼確實有一些新項目投產。在當前這個時點,市場對鎳未來行情的演繹是有一些分歧和爭議的。
從中國市場來看,80%以上的鎳需求來自不銹鋼。市場上主流不銹鋼要求含有8%的鎳,而鎳具體是來源于鎳鐵還是金屬鎳沒有太大的意義。但是由于鎳鐵里面含有鐵,鐵相當于白送,成本就比較低,所以會盡可能用鎳鐵里的鎳填滿8%,如果填不滿再用電解鎳補充。這個問題就是當前行情的關鍵,鎳鐵所生產的不銹鋼主要為304不銹鋼,鎳占比8%,鉻占比18%,優先保持鉻的滿足量,其次保持鎳的滿足量。因此假如鎳鐵的品位較低,例如在10%以下,在保證鉻滿足量的情況下,無論怎么配都配不到8%。但是假如說鎳鐵的品位提升到13%以上,那么整個過程不需要用到金屬鎳了。目前,印尼青山三期工廠鎳礦品位直接提升到13%,因此不需要額外的金屬鎳。而菲律賓的鎳礦品位一般較低,生產出來的鎳鐵通常在9%的含量,就需要用到金屬鎳。總之,印尼不銹鋼替代國內不銹鋼,最后的實際效果就是把金屬鎳的需求擠出去了一部分。
全年來看,印尼的產能將大幅增加,印尼德龍鎳產能預計從2018年的4萬噸增長至11萬噸,印尼青山從17萬噸增長至20萬—21萬噸,金川從無產出到2.5萬—3萬噸,其余增加產能來自小型EF工藝和BF工藝,包括Ifishdeco等。進入2020年,印尼鎳鐵增量來自WedaBay青山和振石合作項目,8臺42000KVA以及青山和Eramet合資項目4臺42000KVA,預計帶來10萬噸金屬鎳增量。因此,中國今年從菲律賓進口的鎳礦量并沒有同往年一樣過多放大,但是今年中國不銹粗鋼產量在不斷提升,相較于去年1—7月總量大幅增加10.52%。在這樣的情況下,菲律賓雨季中國鎳礦進口量將有所降低,而從印尼進口的鎳鐵會覆蓋鎳礦的缺口。也就是說,在鎳需求上升而供應沒有明顯上升的情況下,存在明顯的缺口預期。
2019年上半年,鎳的價格相對處于底部,鎳鐵和鎳礦的潛在利好在前面幾個月隱藏了。現階段,當我們消化印尼禁礦傳聞的利好之后,重新分析鎳絕對價值的影響因素。
第一個因素是鎳市的缺口仍存,且短缺現象將維持下去。WBMS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1—6月,全球鎳市出現供應缺口,表觀需求超過產量5.55萬噸。2018年全年計算的缺口為9.57萬噸。而印尼政府在8月初公布了最后幾家企業的鎳礦出口配額,此后不會再批新的,直到各家配額用完為止。截至今年7月底,除去已經用掉的配額后,剩余有效的配額為2045萬濕噸。但是,以一些礦山目前的出貨能力來推算或無法出完所有的配額數量。按Tiran、Sulawesiresources、Sambas等礦山目前的月均出貨量×12來估算,最終的實際出貨量其實達不到剩余的配額數量,也就是說會有礦山出不完全部的配額。估算剩余配額實際能夠出口的數量約1201萬濕噸,其中2019年8—12月的出貨量為973萬濕噸,2019年印尼中高鎳礦出口量約2366萬濕噸。
第二個因素是印尼不銹鋼將對國內不銹鋼產業形成考驗。中國的不銹鋼產業屬于過剩產能行業,在2013年供應過剩的列表里,不銹鋼產能已經受到一定限制,未來的產能增量主要是置換,各種置換產能加起來在580萬噸左右,印尼青山產能會擠壓中國市場不銹鋼的生存空間。不過不銹鋼產業可以實現轉移,300系轉成400系、200系都有可能,轉成400系的可能性很大,400系不含有鎳,但是400系市場增長緩慢,如果大量轉成400系則形成紅海,綜合來看,中國不銹鋼產業未來幾年可能將面臨非常慘烈的狀態。
成本方面來看,印尼青山的冷軋生產成本較低。不銹鋼成本包含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鎳,即鎳鐵的成本;第二個方面是電費。印尼剛好兩個條件皆具備,印尼鎳礦資源非常豐富,且有大量的煤,在那里建自備電廠成本非常低;菲律賓的鎳礦資源也非常豐富,可是它缺少能源。接下來中國鎳市場或演化成印尼不銹鋼和中國鎳鐵加上不銹鋼互相競爭。不過,也不用悲觀,鎳產能的釋放速度明顯落后于產能的增速,實際產能的增速也大幅不及預期的增速,當前鎳鐵現貨市場實際供應仍偏緊,部分不銹鋼鎳鐵訂單已鎖定到10月以后,所以鎳價大方向上底還是比較扎實的。
在印尼提前禁礦消息落實之際,我們來看會影響國內的進口量有多少。據統計,2019年1—7月中國從印尼進口的鎳礦總量約為4295萬噸,折合為64萬金屬噸(以鎳含量1.5%為平均數計),而中國不銹鋼產量為3000萬噸/年,折合約為240萬噸(以鎳含量8%為平均數計)。也就是說,光是印尼禁止出口鎳礦將減少中國1/4的鎳需求,再加上即將到來的菲律賓雨季,將影響1/2的菲律賓鎳礦出口,預計2019年11月至2020年4月將減少約1360萬噸鎳礦的進口,折合約為20.5萬金屬噸(以鎳含量1.5%為平均數計)。所以,總共將影響中國1/3的鎳需求,在這樣的背景下,鎳的供應短缺將會成為市場上價格波動的錨。由于新政策的實施定于2019年12月,未來3個月印尼鎳礦企業搶出口效應預期將加劇,不過實際產量能否跟上需求增速,恐極難做到。從展望上來看,我們認為鎳價的確是見底了,雖然歷史上史鎳價最高值在48萬元/噸,但那時的大環境是有條件的,全球只能由硫化鎳礦生產金屬鎳,不過現在紅土鎳礦技術不斷提升,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鎳價的絕對值不會太高,但是底部已探明,未來或維持強勢上漲勁頭。
(轉自新浪財經,期貨日報)
- [責任編輯:王可]
評論內容